面对辞职诱惑,法官还须携手守望

  “初则喜正义之伸张,乐法律得施行,不屑媚俗,安于清贫。久矣疲命于杂务,掣肘各情形,荒于教子,未尽孝心……”223日,一则湖南某法官辞职信在微信朋友圈悄然走红,网友盛赞辞职信文采飞扬、笔者文字功底深厚,感叹辞职甚为可惜。

  从辞职信中可以看出这名法官在民庭审判办案一线已工作10年,正是年富力强、审判经验丰富之时,如果离职确实对所在法院有一定损失,令人遗憾。同时,这一报道也再次让法官辞职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近年来,各地法官离职的报道屡见报端,从各方揣度看来,辞职的原因也不外乎工作压力大、待遇等。更令人遗憾的是,选择离开的往往是年富力强、有本领、有冲劲的骨干法官。这就在一定上影响到法官的职业生涯可持续成长以及法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法院为市场免费培养人才的尴尬局面。

  就长远而言,新一轮司法改革在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一方面提出减少法官事务性工作负担;完善法官等级定期晋升机制等举措,这成了法官增加收入、职级、荣誉感的风向标。另一方面,更提出健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符合规律的法官业绩评价体系,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这不仅能够给予法官群体应有的职业肯定、价值归属,也能促成他们完成对自身的重新定位。

  在期待法官真正获得应有的社会定位、社会认可以及与法律市场相接近的收入,实现法官和法院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法官自身也需要淡定一些,少些矫情、多些守候,踏踏实实通过工作来展现自身价值,实现自我完善。实际上,法官们与其远眺海市、苦寻蜃楼,或许倒不如原地携手、共同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