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持创业“优亲厚友”是新型权力寻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强调,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要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及时纠正政策落实中“优亲厚友”“将享受创业担保贷款与参加创业培训简单挂钩”等做法,帮助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政策扶持。
不必讳言,一些地方在扶持创业中搞“优亲厚友”的把戏,并不鲜见。若不及时纠正扶持创业中的“优亲厚友”做法,势必伤害公平的创业环境,让真正的创业者“很受伤”。在“创业潮”风起云涌、激荡中国的当下,有“草根”在创业,有“精英”在创业,也有“海归”在创业,创业人群几乎涵盖社会各个阶层,堪称“创业总动员”。从中央到地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被视为富民之道、强国之策。此时,营造一种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就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扶持创业“优亲厚友”是新型权力寻租,不可小视。有了这种权力寻租,即使大兴创业之风,真正的创业者仍会深陷灰色泥潭,从时间成本到空间成本,从吃拿卡要到暗地索贿,面临的创业掣肘仍会不少。因此,对扶持创业“优亲厚友”的做法,要加大“阳光狙击”的力度;对创业扶持资金应加强监管审查,看看到底扶持了谁,有没有产生效益;还要搭建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接受公众监管。如此,或许方能减少权力寻租。
@寇宇龙:看待景区旅游经济,不妨将眼光放长远些。回到景区门票问题上,对于那些本应具有公益属性的景区,不妨晒出经营账单,看看门票收益都到哪儿去了,看看景区的收益和维护成本之间有多少差距。对于景区门票的老问题,还是那句老话: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赵查理:动辄“堪忧”难以提供理性的公共议题。我们无须为农村“有车族”担心,这是越俎代庖杞人忧天;我们得为农村公共交通服务不足担忧,这才是燃眉之急。
@胡欣红:甘肃相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在押人员马容易被同监室人员群殴致死事件和及时问责固然值得肯定,但要想除恶务尽,杜绝悲剧重演,必须建立和完善内外监督机制,这才是治根之策。只有让社会和公众进行有效监督,使依法治国的阳光真正照进高墙之内,看守所和监狱才不至于成为司法公开的法外之地。
@薛家明:培养“口碑教授”,除了靠师者自身的内在修养外,更需要制度的发轫。高校只有通过制度设计,合理地分配教学与科研在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中的权重,才能回应公众的诉求,让教学型人才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让“口碑教授”不再稀缺!
@樊大彧:各大医院要建立相关制度,持续与患者沟通,了解号贩子的动态,及时堵住漏洞挡住号贩子的财路。各项打击号贩子的举措,或许只是治标并不能完全缓解我国医疗资源紧缺的状况,但这些有针对性的治标之策,将为治本赢得宝贵时间。
@陈方:讨薪维权除了走法律程序,到底有没有“绿色通道”?年末岁初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各地政府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帮农民工讨薪,这样的通道不应只是出现在特殊时间节点上,它更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化的通道,助困讨薪难的农民工。
@陈小二:老旧住宅加装电梯作为一种新的社会需求,需要公共服务的及时伸展。身处变革时代,公共部门理当读懂“孝心电梯”背后的养老困境,正视居民这种需求,加快城区老旧多层建筑的电梯加装、改造步伐。
@冯海宁:关于卖地收入,不仅是公开账目这么简单,还要进行系统改革,从收入到支出都应该革除积弊。解决土地出让金问题仅靠审计监督、信息公开是不够的,在推进信息公开、强化监督的同时,必须迈上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