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马路丐帮”还需开出法治良方

  正排在车队里等红灯,车窗外冷不丁冒出一个人,手持一根鸡毛掸子,或只抓着一块抹布,抹两下车窗后,就朝你鞠躬,等着你给钱。这让杭州不少司机头疼。不过,最近市民王小姐发现,这群车道乞讨者升级了,“已经变成拦车要钱了,我不给他,他就站在车前头,前面的车都起步了,他还是不让开。真是崩溃了,只好给他钱!”

  “马路丐帮”的屡禁不止,不仅缘于乞讨者对司机怜悯弱者的爱心绑架,更在于其深谙司机忙于赶路、不愿耽搁的急迫心态。也许正是人们这种“心太软”施舍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无原则迁就,才促成和纵容了拦车要钱的有恃无恐。“马路丐帮”袭扰的不只是开车司机的尊严与安全,“拦车要钱”更是涉嫌目无法纪、变相敲诈的不法之举。整肃“马路丐帮”,需要用法治思维加强教育引导和依法惩戒。

  弱势群体的确需要社会的同情与资助,但这绝不意味着其可以成为罔顾法治尊严、随意我行我素的理由和底气。构建和谐社会、爱心社会的重要前提,当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治社会。即便是真正的弱势群体,其表达诉求和维持生计,也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度要求,恪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底线。

  “马路丐帮”戕害了人们扶贫济困的爱心善意,更给正常的交通安全构成威胁,业已成为难以治愈的城市管理“伤疤”。遏制“马路丐帮”,需要司机朋友理直气壮地说不和敢于较真地举报维权,需要交通管理人员及时据理劝导和零容忍制止,更需要从完善立法的层面,为“马路丐帮”的治理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