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衡教育资源方能为学区房降温
房价飙涨、一房难求,是目前福州热门学区房的真实写照。近日,媒体走访了解到,今年,不少划片到优质小学的学区房,均价达到2.4~2.5万元/平方米左右,小户型的单价甚至突破了3万元/平方米,一年涨幅达40%~50%。
在现行入学政策下,就近入学成为基本原则,学籍与户籍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学区房自然也就成了望子成龙的家长的抢手货,于是,其价格自然越涨越高。笔者认为,学区房的存在及因为供不应求带来的畸形涨价主要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整顿这一市场经济下的怪现象,还需要从均衡教育资源入手,方能起到标本兼治作用。
表面上看,学区房价格居高不下现象严格遵循了供需决定价格的市场规律,是公平公正的体现。实则非也,要知道,学区房的背后是优质教育资源,甘愿出高价购买学区房者实为奔优质教育资源而来。从这方面来说,学区房的溢价是对教育资源的直观反映,更通俗地说,就是谁更有钱谁就可以享受优质教育。平等地享受教育作为现代社会中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优质教育资源待价而沽,恰恰说明有关部门在教育领域的投入不够,或者分配资源的不均衡,进而人为地形成所谓的好学校、差学校。
教育是现代社会实现不同层面流动的关键渠道,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确保每一位社会成员同等地享受教育资源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长远来看,政府部门必须加大投入,确保有充足的义务教育经费,使各学校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达到规范化、平等化,保障每一位适龄学生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从而实现教育平等。届时,天价学区房恐怕也就失去了傲视群雄的底气,最终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