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治“红顶中介”不妨从环评行业入手
环保部日前通报称,根据近期开展的2015年度对部分省区市环评机构的检查结果,总体上看,环评机构从业行为进一步规范,但仍有部分机构存在环评文件编制质量低劣、环评工程师挂靠等问题。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程立峰介绍说,根据环评资质管理有关规定,环保部决定: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6家环评文件编制质量较差的机构予以限期整改。
环境影响评价被认为是从源头防止污染产生的第一道防线,一个建设项目环评通不过审批,就意味着这个项目不能上马。因此,环评审批无形中成了环保部门里权力最大、利益最集中的部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领域却是乱象丛生。此前,中央第三巡视组前不久在向环境保护部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时,直指在环评、审批等环节存在违法违规现象,“红顶中介”现象突出。
有鉴于此,有关方面全面整治和铲除“红顶中介”,不妨从环保评审行业入手,以此为突破口,抽丝剥茧,来一次彻底的清查整顿。一方面,要密织环保公权力行使的制度笼子,隔绝环保公权力与各色环保中介合作寻租的空间。要对各种环保公权力的运行制定更强有力的监督措施,杜绝牛栏关猫的局面发生,清除环保公权力与红顶中介“勾肩搭背”的现实土壤和环境;另一方面,应进一步简政放权,完成环评机构脱钩改制,深化环评审批改革,简化环评过程中诸多复杂审批手续和程序环节,以透明压缩环评权力寻租空间。就环保部已巡视出的“红顶中介”问题,就具体的违法违规事件进行严厉的治理和打击,以儆效尤,从巡视组反馈的环保系统领导干部及其亲属违规插手环评审批问题开始整顿清理,下猛药规范环评中介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