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让“不专业”毁了政府采购公信力
广州天河区街道出现了多个“天价”采购预算。其中,天河南街道的政府采购预算表显示,该街道计划购买27个U盘(含移动硬盘),共需花费2.7万元,即平均每个U盘要1000元。而黄村街道预算表显示,该街道办公用房租金及管理费今年预计支出140万元,采购数量为1平方米。对此,天河区相关部门于之前回应,不排除有些部门或者街道的财务人员不专业,出现了差错。
作为三公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一直是民众关心与聚焦的热点。广州九区主动晾晒采购预算表,接受社会监督,其打造透明型政府的做法值得点赞。不过,面对漏洞百出、备受质疑的“天价”采购预算表,一句“财务人员不专业”的托词,未必能够打消人们的疑虑。个中教训值得反思与记取。
释义“不专业”,当地相关部门给予了下列说明:部分超标项目,比如千元U盘、预算超过6000元的电脑等,最后并没有获得天河区财政局的批复拨款;出现部分天价租金或者天价电脑(含配件)的情况,属于数量出错,或者计量单位出错。言外之意,“天价”采购预算缘于技术层面的操作失误。对此,民众大惑不解:公开晾晒政府采购预算的如此“大事”,何以交给没有责任心、近乎门外汉的“不专业”人员?政府主管领导缘何不予认真核对与慎重把关?
民众对“天价”采购预算的敏感与关注,并非是与当地政府有意过不去,抑或是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刻意挑刺。而是出于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社会性监督。曾几何时,“天价”采购成为一些圈内人士牟利敛财的来源与机遇,成为某些单位年底突击花钱或积攒“小金库”的合法渠道。故此,规避“天价”采购不仅事关公共财政的透明与节俭,更是一桩涉及尊重民意、赢得公信的政府“大事”。
透过“不专业”的回应说辞,人们至少可以窥测到两个层面的政府工作短板。一是对政府采购不负责任。尽管当地可以将预算表漏洞归咎于操作性问题,但清一色的“超标”数据,还是不能消弭人们对政府采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习惯性质疑。在网络购物已成寻常之事的当下,采购“天价”不能不让人们对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交换产生联想。二是对信息公开缺乏慎重。包括公共财政在内的政务公开,其关键点在于信息披露的真实靠谱、取信于民,一份漏洞百出并需要制作者辅以自圆其说释疑的采购预算表,如何能彰显出信息公开者的诚意与慎重?看似“把关不严”的表象背后,其实是心不在焉抑或是做做样子的极不情愿。
数据可改,民心难违。莫把信息公开当作不屑一顾的“小事一桩”,莫把民众监督看作可以任由忽悠的智商低能,莫让“不专业”的财务报表毁了采购预算乃至地方政府的社会公信力,这当为围观“天价”采购预算风波带给政府与社会的深刻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