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高校“恋爱课”多点掌声
2015新学年第一周,天津大学学生拿到手的选课手册上,赫然列着一门《恋爱学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开课单位是校团委,两个学分,将于寒假过后的下学期开课,累计32个学时。
正如传统教育模式下,生理教育课、性教育课严重不足并带来许多现实后遗症一样,情感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也严重匮乏。许多优秀的大学生因为恋爱受挫,导致抑郁症影响学业,有的甚至殉情自杀,或者因爱生恨,动手伤人杀人,酿成校园“情杀案”悲剧。这都是情商低下,没有正确的恋爱观,不懂得如何对待爱、放下爱造成的。
因而,大学在专业课外开设“恋爱课”,通过理论学习、研究,与实践探讨、案例分析等,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与疏导,帮助其理解爱情的内涵和真谛,学习处理爱情中的问题和心理困扰,学会爱与被爱、接受爱、拒绝爱、维系爱、放下爱等,让学生提升爱的智慧和能力,增长语言表达能力和待人接物的礼仪和知识,培育更加成熟完善的健康人格,也妥善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为将来顺利踏入社会打下牢固基础,无疑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对此多点鼓励、肯定。
综上,大学开设《恋爱学理论与实践》的“恋爱课”,不但注重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也主动介入、关心大学生的情感世界,体现了全面、科学、人性化的教育精神,是对世俗、保守的旧的教育制度说“不”,是深化教育改革大趋势下开拓创新的举措,有利于大学生从德智体各方面,更加健康全面成长,更好地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对此,我们应该少点质疑,而多点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