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间”乱象缘于监管缺失

    915日,山东省济南市物价局联合济南市卫计委、济南市民政局对各级医疗机构太平间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一个小时收费900元”“防止老鼠啃咬要收老鼠啃咬费”……太平间是死者火化前的必经之地,然而此前关于太平间收费的质疑却是屡见不鲜。

  中国人素有“慎终追远”的传统,生和死都是大事,都是肃穆而庄重的事,让人死得体面和有尊严也是基本人权之一。现实却是,丧者家属负担之沉重,让活人都发出了“死不起”的抱怨。

    其实,“死人就是太平间的财源”,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也是令人痛心的事实。而媒体对太平间暴利的曝光,已经有多次了,可事实上,太平间的暴利依然坚挺,根本就没有“下降”的迹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太平间”乱象呢?

    “太平间”乱象的背后,是一个长时间、深背景、多层面的隐蔽利益链条。特别是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太平间外包在全国范围内的医院已成为普遍做法。承包“太平间”看似无钱可赚,但潜藏的商机颇为丰富:尸体整容、告别仪式、尸体火化,销售骨灰盒等,表面上看殡葬机构和医院只是每年交几万块钱管理费的关系,实际上一年高达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利润分成如何分配,并不透明。在缺乏规则的前提下,公共服务对外承包,却异化成了承包商将太平间当成“摇钱树”。

    更关键的是,有关部门在监管方面也严重缺失。在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专门针对太平间的明文规定,从而导致了太平间无人管、收费不合理等情况的发生。职能部门对太平间管理也体现为“九龙治水”。比如民政殡葬管理部门可以对停放遗体等程序进行规范指导,却无法对承包方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收费标准以及收费过程是否违规,则需要物价部门进行监管,卫生部门无法进行价格监督。管理职能模糊不清、监管责任不明,导致管理不力,相互扯皮。多龙治水事难成,太平间乱象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治理“太平间”乱象,亟须健全制度,同时还要厘清物价、工商、民政、卫生等多个部门的各自职责,并强化问责,并将其置于有关部门的监管之下,让同样作为公共卫生产品的太平间能够真正回归公益性,真正“太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