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县“指纹报到”助力社区矫正

    指纹“打卡”已经不再局限于上班族。为了更好地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管,全国各地的司法局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模式,以达到最佳管控效果,“指纹报到”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社区服刑人员指纹报到是司法行政系统一项重点创新工作,是通过建立社区服刑人员指纹库,报到时对指纹和人脸进行身份验证,强化报到管理的一种信息化电子监管措施。

    近日,北京市延庆县全面推行社区矫正指纹报到工作,全县18个司法所均已配备指纹报到仪,全县社区服刑人员全部纳入指纹报到系统管理,实现了社区矫正指纹报到全覆盖。

“人防”和“技防”相结合

    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每月应当到司法所当面报到一次,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

    据延庆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和帮教安置科科长白建中介绍,之前社区矫正的报到方式,是社区服刑人员到司法所当面报到后,向司法所工作人员当面报告有关事项,经登记后完成报到手续。

    “原来的这种报到方式,以纸面登记为主要凭证,主要弊端是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上级机关和主管部门无法验证社区服刑人员是否真的来报到过。”白建中说,“使用指纹报到的形式,能够利用科学技术手段,证实该社区服刑人员真的有到司法所当面报到。”

    据他介绍,北京市司法局在其内网办公平台建立了全体社区服刑人员的指纹和人脸信息库,作为指纹报到的依据。社区服刑人员到司法所当面报到时,通过指纹采集仪现场采集指纹信息,与指纹库信息进行比对,比对成功即实现了当月的指纹报到程序,比对不成功则向区县司法局报告情况,社区服刑人员到区县司法局当面报告比对指纹,如果还不成功,则记录在案,视同完成报到。

    “这种报到方式,杜绝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通过网络终端,各级机关和主管业务部门通过司法行政内网办公平台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所管社区服刑人员的报到情况,为执法执纪和掌握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白建中说。

监管更加规范

    77日,延庆县司法局第一台指纹报到仪在社区矫正宣告室安装成功,到7月底已经实现了延庆县各司法所全覆盖。在这将近1个月时间内,延庆县司法局为全体社区服刑人员采集了指纹信息,建立了指纹库。

    白建中说:“由于当面报到是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强制性要求,一次不报到给予一次警告处分,警告处分达到3次以上,就要撤销社区矫正收监执行实刑,所以指纹报到仪使用后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社区服刑人员报到更加积极了,杜绝了不报到或迟报到现象,社区矫正的监督管理更加规范了。”

    记者了解到,延庆县目前已有57名社区服刑人员完成了本月的指纹报到,没有出现比对不成功的现象,效果良好。在使用过程中,偶有出现个别社区服刑人员的指纹清晰度达不到采集要求,无法采集指纹信息。针对这种情况,白建中表示会积极与设备制造商联系,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灵敏度,减小误差率。

    白建中表示,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指纹报到,没有改变社区服刑人员当面报到的性质和报到内容,只是以技术手段防止人情干预,强化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

    “社区服刑人员的指纹报到与一般单位的指纹考勤仍有区别,必须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监督下采集指纹信息,做到了人防与技防的集合,能够有效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白建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