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宁陕县创建三级书记联动抓法治机制

  本报讯(记者冯雷 □华文胜) 2014年以来,陕西省宁陕县积极落实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结合县域经济实际,按照“书记抓,抓书记”思路,创建县委书记、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三级书记抓法治”联动工作机制,使依法治县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先后创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两个,被陕西省委、省政府再次命名“平安示范县”,成为全省零非访县。

  创建“三级书记联动抓法治机制”是201411月刚上任的宁陕县委书记张益民,在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政法单位调研提出来的。并在124日宪法日那天,当着数千名干部群众公开承诺,亲自担任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接受大家监督落实,用实际行动推进法治宁陕建设。

  把法治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纳入部门年度承诺目标考核,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治建设评议、“三官一律进社区、一村一政法干警”等工作机制,出台矛盾纠纷排查零报告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追究办法,为推进法治宁陕进程给予充分保障。在加快法治建设过程中,县政府修订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建立监、管、办三权分离的招投标管理体系,清理工业园区管委会管理办法等5份规范性文件。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等监督机制,健全案件评查、案例指导、错案追究制度,倾力打造“阳光司法”。

  宁陕12位县级领导各联系1个镇,负责包抓所包联镇的法治建设工作;各分管县级领导负责分管部门的法治建设工作,有效推动了依法治县在基层落地生根。今年以来,全县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数量分别同比下降4%9%,全面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镇一级直接面对的是农村,抓法治建设农村的重点放在法治宣传和司法调解、法律援助上。农村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对此,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分片联系包抓法治工作,要求定期到村指导法治建设工作、开展法治专题讲座。各镇在开展送法到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的同时,结合实际加强了法治宣传阵地建设。98个村和9个社区建立了法治书屋或法律图书角。7个镇建设了法治一条街,县城建成了法治文化广场,真正做到把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融入群众生活。有的镇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新方法,指导各村制定村规民约、开办法治夜校。还有的镇把“连心工程”同法治宣传结合起来,开展“连心工程到农户、法治建设系千家”活动。

  加快法治建设进程中,宁陕县把服务于民作为第一抓手,着重在农村推动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司法调解。宁陕县检察院25名检察官分别在12个镇和98个村、社区建立检察联络站、联络点,县公安局在98个村、社区全部建立起警务室,县司法局在98个村和社区均建立了司法调解室,政法干部或干警定期驻村宣讲法律、调解纠纷,实现了村、社区法治服务全覆盖。

  村支部在抓法治建设上重点做了3项工作,一是在各村民小组明确法治联络员、治安中心户长,建立联系网络;二是加强法治宣传,定期通过群众会、院落会等形式,宣讲法律知识;三是加强与驻村政法干部联系,做好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工作。4个村民小组,近年来全村无一人上访,矛盾纠纷“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