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官卖官盛行根在权力收益太丰厚

    在日前举行的“2015年江苏省人民检察院举报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江苏检方发布了多个职务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淮安张汝华受贿案引人注目。张汝华在担任淮安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党组书记期间,“明码标价”卖官,造成淮安环保系统发生坍塌性腐败,其落马后,有7名“买官”干部随后遭到查处。

    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之所以盛行,是“官”可以给他们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可以将权力资本转变为金钱资本。“当官能发财”是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产生的根源,巨大利益是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前腐后继”的主要原因。

    而且,从近几年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看,有关部门往往只注重对卖官者的惩处,对买官者却“网开一面”,有的甚至还不断得到提拔重用。这种执法执纪的现象,直接造成了买官无罪、买官无恙的荒唐事实,将许多人非法买来的官位合法化,变相地鼓励和纵容更多的人更大胆地去买官。 

    在这方面,不仅要加大对买官者的查处惩治力度,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更要着力改善现有的权力生态,限制官员的权力,减少权力的潜在含金量,以降低权力的净收益,最终减少人们对权力的渴望度。同时,要建立阳光的干部选任制度,为权力的追求者提供一条公开、有效、光明正大的“求官”通道,将选拔官员的权力交给人民。让各级官员们躬下身子,用自己的实绩向人民群众“跑官要官”,这样才能营造“当官莫发财,发财不当官”的风清气正的官场环境,根除买官卖官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