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走私“僵尸肉”一路狂奔
“70后”猪蹄、“80后”鸡翅……一些比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6月份,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冻牛猪副产品等10万余吨。
根据原商业部制定的《冷库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肉类在零下18℃条件下,保质储存期为10—12个月。这些“70后”猪蹄、“80后”鸡翅,已经远远超出保质期几十倍。他们中有的来自疫区,本身可能含有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细菌、病毒,加之走私肉运输条件恶劣,往往解冻腐烂又重新冷冻,其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不堪想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走私“僵尸肉”一路狂奔,严重威胁公众食品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坚决挡在餐桌之外。除了运动式的打击冻肉专项行动,有关部门更需要厘清职责,明确分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监管体系。对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来说,应加强走私冻品的源头管控。根据“化整为零”、人货分离的走私新特点,研究制定相应对策,在走私猖獗的边境地区设置严密的监控网络,堵住冻品走私入境的渠道。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购物平台也成为非法入境冻品的“集散地”。许多“僵尸肉”一经网站“实拍图片”的粉饰,立刻从“三无产品”跻身“白富美”之列。为此,必须明确电商平台的连带责任,促使其对入驻商家进行切实有效的严格监管,对商家的资料实名登记、认真审查,形成强有力的制约机制。同时,也便于保留证据,在发现问题后,配合公安部门顺藤摸瓜,捣毁走私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