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自杀”全社会都应当反思
6月8日清晨,有网友在微信朋友圈曝出,“新乡文化街一名11岁男孩从自家所在的11层高楼纵身跳下身亡。当时,孩子的父亲正在楼下等着送他上学,结果却等到了……”6月9日,记者对事件进行核实。据了解,这一惨剧发生的原因竟然只是孩子作业未完成,被责备了几句。
在我国教育和心理学知识还不够普及的当下,某些家庭中父母根本不知道应如何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适时、适当的教育。加之如今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多家庭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很大的缺陷。
“少年自杀”最痛苦的莫过于家长,孩子的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然而,该反思的仅仅只是家长吗?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教师,我们的社会,都应当从中汲取教训。一直以来,我们的生命教育严重缺失。几年前,笔者曾经看到过一份来自深圳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12.1%的受试学生表示曾考虑过自杀,2.2%的学生曾采取措施试图自杀。而随机选取近千名中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则显示,16%的中学生的“生命教育”只是“非正规地接受过一点”,16%的中学生表示“一无所知,没有接受过”,18%的中学生表示“说不清楚”,而这,显然不是深圳一个城市的问题。
不管怎样,11岁男孩自杀身亡这一个体事件值得引起全社会的反思。这坛苦酒,不仅家长要咽下,我们的社会、学校更要反思,只有在反思中不断改进生命教育、素质教育等层面的诸多不足,才能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自杀低龄化现象也才能尽可能少一点、再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