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尔夫球场“说情”折射权力任性
4月10日是国家部委公布取缔高尔夫球场名单后的第11天。但媒体报道,被取缔的个别球场不仅没取缔反而生意兴隆。山西省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副主任赵丙寅表示,他们特别希望国家部委能让涉及的被取缔球场继续经营,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特别是对高尔夫球场能不能网开一面。
一面是国家部委对未批先建高尔夫球场的严令取缔,一面却是地方官员要求为其网开一面的苦苦说情。如此极不协调的两种态度,不仅揭示了高尔夫球场屡禁不止的隐秘内幕,更折射出地方政府有令不行的政策梗阻。这种甘愿充当违规行为保护伞的权力任性,尤其值得关注与警惕。
从2003年国土资源部发文要求“一律停止别墅类房产项目供地和办理相关用地手续”,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到现在已10年有余。中央三番五次的“禁建令”非但没有起到踩刹车的管控作用,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泛滥之势。此次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下令取缔的高尔夫球场涉及23个省(市),多达66家,足见其违建之普遍和形势之严峻。
国家对被取缔高尔夫球场曾提出5点明确要求,传递出的不留余地、不徇私情、不作变通、不搞下不为例的“零容忍”决心显而易见。但即便是面对如此严厉的整治语境,仍不乏希望国家能网开一面,保留他们当地被取缔球场的游说杂音。地方官员的权力“任性”可见一斑。
局部服从整体、地方服从中央,是各级政府为官为政的政治纪律和行为底线。中央的政令畅通、违规的销声匿迹,首先取决于地方官员的对党忠诚和令行禁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初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的,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透过官员“网开一面”的怪论,人们不难为违规球场的未批先建寻觅到权力庇护的影子,更能够为有令不行的法规挖出权力任性的根源。而来自官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维梗阻,比高尔夫球场的违规建设本身更为可怕。“网开一面”论不仅会误导社会、膨胀权欲、纵容不法,更极易导致中央权威、法治尊严、政府形象、民众公信等事关公序良俗社会要素的严重受损,对其负面效应决不可掉以轻心、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