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廉又勤”才是为官之道
高压反腐之下,“老虎”和“苍蝇”纷纷落马。中央这一行动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赢得了舆论的赞赏。然而,在一些官员那里,却表面支持心里打着“小算盘”。
以“懒政”“怠政”应对反腐,就是其一。在这些官员心里,要保廉洁唯有“不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为这些官员从政“心经”。当然,还有一类官员,以往犯了错,害怕漏了马脚,选择了“不作为”,以暂避风头。
实际上,自古至今,为官者,当既要廉政,也要勤政。
廉政是为官者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贪腐行为,既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又损害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形象,还侵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清正廉洁,才能为党和政府分忧,才能造福一方百姓。
勤政是对为官者更高的要求。古人讲“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不做无效的工作。为官者,不该干的不能干,该干的必须干。一个合格的官员,要在保证“廉政”的基础上,努力有所作为,做好本职工作,坚决落实与执行好各项利党利国利民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什么老百姓拥护党和政府,但对一些官员有不少意见?原因就在于,一些官员没有认真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这种“庸政”“懒政”“怠政”行为侵害了老百姓利益。
当下,“懒政”现象已非个案。在4月10日召开的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对“懒政”行为给予了痛斥,并表示“对于忽视民生、为官不为的‘庸政’‘懒政’,要‘动刀子’‘出重拳’,公开曝光,坚决追责!”同时,国务院今年将进一步加大督察力度,坚决用铁腕惩“懒”治“庸”。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风建设,坚决反对腐败行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刻认识到“不反腐要亡党亡国”的道理,只有真反腐才能兴党兴国。因此,廉政建设已提高到史无前例的高度。一方面,党和政府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利剑上不封顶,“苍蝇”“老虎”一块打;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提拔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党政干部。
“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勤者,政之要也。”一个官员,不廉政,不配为官;不勤政,不配为好官。廉政而不勤政,会误事;勤政而不廉政,会出事。能力再强,工作再勤,廉政出了问题,就丧失了为官之根本;清正廉洁,却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则会误党、误国、误民。“既廉又勤”才是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