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雨绸缪应对养老金“亏空”
万亿社保缺口钱从何来的问题,在决策层层面达成共识。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上表示,不能把社保缺口完全留给公共财政,应划拨部分国有资产补充社会保险基金。“划拨部分国有资产补充社会保险基金,就是针对视同上缴而造成的养老保险金的缺口。”楼继伟称,这项任务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来临,时不我待,必须抓紧。”
国人历来讲究的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但谁来养、谁来医、怎么乐?在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育期、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仍然千疮百孔的今天,养老似乎已经成为系在越来越多人心头的重负。
中国被公认为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呈现负增长、生育率降低、人口老龄化等所有发达国家的通病都已经体现在中国身上。中国的养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养老金缺口来自两处,一是转制成本和历史欠账,二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要缩小缺口,并且减少通胀带来的侵蚀,必须改革现行的养老金管理体制。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一旦实施养老保险制度,可能发生的状况也可以借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建立的状况。
目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内容日趋丰富,其中养老金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柱,从“可持续”上看,基本养老保险短期支付压力不大,但未来财务状况堪忧。表面上看,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通过近年来的积累有大量的收支节余,为养老金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提供了保障。但是这些余额大部分来自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这种得益于政府补贴养老金归集模式,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
人口老龄化,注定要给中国发展带来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虽说,时下有一种改革思路是将目前的养老金现收现付制改成积累制,但这一改革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转型成本如何融资,二是如何提高个人账户的投资收益。如果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公共财政无疑将面临更严重的负担。从远期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缺口问题终究会暴露出来。所幸的是,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种挑战,一方面,养老金缺口暴露期到现在,我们理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经济基础、经济实力以应对;另一方面,老龄化社会的养老能力本质上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提高整个社会的赡养能力才是根本。尽管国家财政补贴可以填补个人账户的亏空,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财政补贴不可能无限地“填空”,对于解决养老金缺口的“远愁”,我们现在就应该着手,做到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