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布局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四个全面”成为众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这也是本年度两会的主线,更关乎中国未来发展前景。

  2014年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重申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凝聚了当下中国最广泛的共识,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社会发展的各方力量,已然成为引领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中国发展的理论设计。

    一个战略性理论的提出,既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也要能够经得起实践与历史的检验。“四个全面”是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来的,符合当前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发展、改革、法治与党建工作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一是发展进入了转型期。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也达7485美元。但是,贫富差距、城乡差异、区域不平衡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业内专家更是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转折点。这些都是中国发展面临的现状。

    二是改革到了破冰期。改革碰到“硬骨头”和“瓶颈”,有的改革措施触碰了利益既得者的利益,遭遇了巨大的阻力;有的改革措施困囿于制度束缚而举步维艰,且杜绝反弹仍有待考验;有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坚持”依然是个大课题。

    三是法治到了关键期。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只有依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然而,当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无法可依的现象仍然存在,人治现象仍未根除。

    四是党建到了紧要关头。新一届党中央形成以来,党建工作进展有声有色,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都取得了成效。尤其是反腐败工作,至今仅落马的省部级高官就已超过60人。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的工作作风仍然存在问题,腐败现象根深蒂固,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现象仍然存在。

    “四个全面”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作出的战略布局,同时也给未来中国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历史性的要求。这一历史性要求就是,要正面迎接中国面临的系列现实问题,积极主动地解决这些问题,科学有效地进行顶层设计,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开拓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反观历史,每一个战略性理论的提出,都很好地指导了中国实践,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顺应时代潮流而适时提出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必将更加科学、系统地指导中国实践。因此,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路上前行,就必须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