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自理”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江苏南通市崇川区
2013年,江苏南通市崇川区试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设置了社区基础单元——邻里,组织居民开展群众自治,逐步形成了“服务在邻里加强、信息在邻里畅通、自治在邻里提升”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邻里自理”,即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推动基层工作由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型。目前,南通市崇川区的900多个邻里如重新组合的城市细胞,散发着无限活力。
崇川区虹桥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有居民住宅楼107幢、3143户,共10068人,这里50周岁以上的居民超过70%,是南通市最“老”的城市社区。
实行邻里制度以来,虹桥社区以300户左右为单位,按照“地域相近、楼幢相连、资源相通”原则,将全社区居民分成了惠馨、惠泽、惠学、惠和、惠美、慧畅等10个“邻里”,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每个邻里设立了由理事长和理事组成的理事会。理事、理事长由邻里居民推选,通常每幢楼配备一名理事。
理事工作可以概括为“访、宣、巡、倡”四部曲,包括走访入户、宣讲告知、楼幢巡视、倡导文明。理事负责走访串门、熟悉邻里、志愿服务,肩负服务、信息、自治三大责任。
慧畅邻里在一幢楼的楼道口,贴有“邻里标识”的红色牌子。该牌子公布了社干、社工、理事长、理事、楼道长、党员户、民警、调解员、保洁员等人的名字和手机号码。目前,在虹桥社区,像慧畅邻里这样的“邻里标识”每幢楼都有。过去群众有事找社区,现在直接找理事长或理事就可以。
据了解,目前,崇川区“邻里”推行AB岗制,其专职社工半天在公共服务中心上岗,半天到包干邻里服务。“邻里”的职能包括,建立邻里居民和各类资源信息库,掌握邻里居民情况;代理代办政府下沉至邻里的各类事务,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居民自治互助等。
哪个楼道灯坏了,哪里污水池外溢……崇川区“邻里自理”工作自开展以来,居民求助的问题,很快就有人来解决。其中,社工配备的手机装有“崇川邻里管理软件”,包括“邻里信息”“邻里服务”“邻里自治”“邻里日志”四个板块,居民只要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录入“邻里信息”,社区维修部门就能实时看到,并组织人员维修。
5月11日下午,崇川区新中社区勤厚邻里理事长姜老在《邻里事务处理记录》上记下当天小区下水道堵塞问题后,不到一个小时就解决了。76岁的崇川区虹桥街道惠畅邻里理事长孙祝英在邻里大厅成功调解了一起民警未化解的邻里纠纷,其成功的秘诀是“安抚和信任”,“功夫在平时,平时常到居民家走访,自然就产生感情和信任感。”
目前,崇川区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对社区决策实行民主管理,小事大家办,大事大家议,每一个社区,无论是修下水道,还是调解邻里纠纷,多在邻里大厅就能交办。
崇川区通过选举产生了884名理事长、6311名理事,通过整合共管、专业、志愿三组服务力量,已组成了信息、保洁、保安、调解、巡防等九类服务人员。目前,崇川区“邻里自治”以履行好服务、信息、自治三项基本职能为准则,已逐步形成了“小事不出邻里,大事不出社区”的格局。
邻里是根线,串起千家万户。目前,崇川全区1594家社区社团实现了邻里服务对接互动,已吸引参与居民10万多人。以“知心奶奶”“爱心家教”“阳光驿站”等群众自治组织为龙头,崇川区把医疗、家政、就业、治安、助困等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目前使受惠居民已逾1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