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市惠山区积极探索公共法律服务新途径

构建“半小时”法律服务圈、推行乡村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一批行业性、专业性的工作室……这是江苏无锡市惠山区着力探索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新途径。

早在两年前,惠山区已在无锡市率先对公共法律服务进行了分层试点。随后,该区将公共法律服务列入“为民办实事十项工程”,并为此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司法行政牵头协调、公共财政支撑、基层百姓为服务对象,惠山打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初具雏形。”江苏无锡市惠山区司法局局长袁斌告诉记者,“通过整合资源,搭建三级法律服务平台,区、镇(街道)、村(社区)已经实现了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整合资源 搭建服务平台

为了解决公共法律服务基层力量薄弱问题,惠山区通过构建区、镇、村三级法律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了“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专门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

其中,惠山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楼设有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等接待窗口。该区洛社镇司法所积极推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在洛社镇司法行政服务中心的接待平台,安排有专职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与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起接待群众。

另外,依托村服务中心,该区在人口集聚地,设立了18个法律援助联系点,聘有专人接待,配齐“一卡一账三表”,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极大方便了当地居民。

优势互补 建立专门工作室

在服务民生方面,惠山区司法局从所辖4个律师事务所中挑选出擅长办理损害赔偿、劳动用工、生产经营、土地流转、环境保护等法律实务方面的律师组成了“法润惠山春风行动”法律服务团;在医患、劳资、环保、工商以及企业等不同专业(行业)成立了调解组织37个,聘任专兼职调解员897名。

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过程中,惠山区建立了4支新兴产业专业法律服务队,开展了“进城入园、进村走企”活动,为企业提供全程法律服务,实现“法企对接”。其中,该区玉祁街道的“风阜义工”法律志愿者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在法治文化公园、广场等各类法治文化阵地,开展各类宣传活动300余次,发放法制宣传资料5万多份。全区10支法制文艺特色团队共巡回演出190多场次。

同时,该区一批“夕阳红”“老尤”“老娘舅”等特色调解工作室也应运而生。其中,玉祁街道“老尤调解工作室”的挂牌成立,填补了全区个人调解工作室的空白。为了发挥村级调委会的效能,惠山司法局在全市率先开展“星级调委会”创建活动,提高了全区基层调解组织的基础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水平。

推出法律服务系列“产品”

除了在受理大厅增设法律援助中心“12348”专线、解答群众提出的涉法问题外,惠山区还编印了3万余册《居民学法手册》,并下发到了各乡镇。同时,该区与律师事务所联合出版了4500本《公共法律服务系列手册》,印制了13000张“8868”法律服务卡,并发放至全区110个村,普及法律知识。

“在‘普法网’(注:惠山区普法网)的基础上,惠山区今年先后开通了‘惠山桃娃说法’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了以‘桃娃’为代表的法律服务系列产品,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工作。”袁斌表示,“目前,服务热线通畅、实体服务网络和虚拟服务网络相结合的法律服务新机制已经在惠山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