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法治成果”惠及民生

“法治建设已经成为泰州实实在在的‘一把手’工程。”江苏泰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爱平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历年来,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创建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建设法治泰州实施纲要》等12个文件,把法治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工作目标考评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

目前,泰州市法治建设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基层执法评议、行政审批“海陵模式”、环保信访听证、善良习俗引入司法实践、刑事量刑规范化建设等一批经验做法在江苏省、全国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法治实事”为民护航

“感谢你们!帮俺们要回了血汗钱。”农民工郑勇专程赶到泰州靖江市法律援助中心赠送锦旗,感谢该中心为他提供的法律援助,帮助包括他在内的十余名农民工拿到拖欠了一年的20余万元工钱。

原来,在靖江市,一家经历了4次转包的建筑工程完工后,包工头顾某携款逃跑,郑勇等农民工拿着20余万元工资白条“讨薪无门”。就在郑勇等人绝望之际,当地的法律援助信息员主动介入,帮助他们申请法律援助,通过诉讼成功讨回了应得薪金。

“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已纳入了我市十大法治惠民实事项目。”张爱平说,泰州每年都会组织“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今年又出台了基层法律援助管理办法,着力打造“农村半小时、城区十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

同时,近年来泰州市检察院积极组织开展危害民生刑事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实时了解全市41家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权力运行情况,取得了良好效果。比如:泰州市公安局组织“破小案”专项行动,破获各类侵财案件2700余起;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三品一械”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4起;泰州市工商局将打击虚假标注进口洋品牌商品工作列为工作重点,查获假洋品牌2500余件,立案84起。

这些法治实施成果的凸显,有力地催生了泰州市区域法治建设的整体成效。

法治创新树立品牌

在北京做生意的黄先生回泰州老家办理车辆年检时,其他手续均全,却少带了保险单。黄先生没想到的是,泰州市交巡警支队车管所“一号窗口”主动接受委托,同意他返京后以邮寄方式送回保险单,并愿意帮其办妥全部手续后,将他的行驶证邮寄到北京。这大大省去了黄先生往返两地近2000公里的旅途劳顿。为此,他对家乡的窗口服务赞不绝口。

这是泰州市改变基层站所工作作风的重要成果之一。近年来,泰州市积极改变基层站所的工作作风,把评判权、参与权、决定权交给群众,让群众衡量其具体工作。在推进执政施政规范化方面,泰州专门成立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事项最少、程序最简、效率最高、收费最低”的要求进行清理,形成了泰州法治建设的重要特点之一。目前,泰州市保留的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仅239项,处于江苏省最低水平。

同时,近年来泰州市政法系统紧紧围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相继出台一系列举措,走基层、接地气,零缝隙服务企业。泰州市公安系统推出了挂钩服务,全体民警每人挂钩联系1家企业,通过定期走访、警企恳谈等对企业反映的问题逐条立项解决;泰州市检察院启动“检察官访百企”“六走进”活动,先后走访各类企业162家;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三百工程”,实现全市324名法官挂钩服务109家企业。

另外,泰州市政法系统积极推行执法司法公开、完善人民监督员、公正司法监督员、警风警纪监督员制度,创新开展“网民走进法治成员单位”活动,面对面接受网民的评判,还组建了法治泰州建设法律专家咨询团,定期参与案件评查、执法评议和执法检查。

近年来,泰州检察工作综合考评连续多年位居江苏省前列,审判机关案件审结率、执结率、服判息诉率等多项指标进入江苏省第一方阵;泰州市先后涌现出了以全国先进典型陈燕萍、张鹏、焦桂红、丁昌华以及江苏市重大典型人物丁明霞、展飞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政法英模。

泰州还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先后成功举办全市法治文化节、公诉人与律师电视论辩大赛等系列法治文化活动,打造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法治文化景观带,使其城乡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达100%,受到司法部充分肯定,顺利入选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