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山寨订票App乱象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一些山寨订票App异常活跃,他们与官方平台界面、标志相似,却暗中收取额外服务费,强制捆绑销售保险。同时,一些软件存在无法出票、退款难等风险,让旅客蒙受经济损失。山寨订票App横行、捆绑销售泛滥、销售陷阱密布,严重影响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侵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在利益的驱使下,山寨App不断迭代升级,甚至形成“黑灰产”侵害链条,凭借在应用商店中靠前的排名和“高仿”的标识,让普通用户难以分辨。尤其是一些老年群体,在不熟悉手机操作的情况下,极易陷入不法分子设下的圈套,成为主要受害群体。

  层层套路收割链条,藏在购票全流程的细节里。进入操作环节,强制观看30秒广告成为标配,关闭按钮与背景色近乎融合,稍不留神将链接到其他无关界面。此外,有的平台“悄悄”勾选“优选座位”“极速出票”等付费服务选项,导致消费者不经意间额外支付费用。更需要警惕的是,有的软件暗藏恶意程序,一旦安装便会窃取用户通讯录、支付密码等信息,甚至远程操控设备实施盗刷,使用户财产遭受损失。一些仿冒订票软件虽遭到大量投诉,但仍能在应用商店中正常下载;部分山寨订票App即使被下架,也很快可以改头换面“另起炉灶”,上架后刷下载量、评分及评论,以此来迷惑消费者。

  山寨订票App的横行,根源在于利益驱动下的监管滞后与责任缺位。营造清朗的数字网络空间,需要监管部门、网络平台以及消费者形成合力,压缩其非法获利空间。平台要发挥主体责任,强化票务类App的备案及准入制度,对仿冒产品一经发现立即下架;加强对消费者投诉意见的搜集、反馈,对刷评分、刷评论,迷惑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甄别,从源头上筑牢安全防线。

  市场监管、网信、公安等部门应建立联动机制,打好组合拳,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团伙要严厉打击,斩断其利益链条。作为消费者,要牢记“三不原则”,不从不明渠道下载App,不信“低价票”“百分百有票”等虚假宣传,不向陌生账户转账或泄露验证码。

  唯有强化平台主体责任、织密监管防线,凝聚共治合力,才能让假冒订票App无处遁形,让每一位用户都能在安全、清朗的环境中享受数字时代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