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检察院:以公益诉讼守护建筑工人“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讯(记者薛应军 通讯员谢济帆) “食堂环境明显干净了,以后吃饭更放心了!”近日,北京平谷某建筑工地工人由衷赞叹。这得益于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会同多部门开展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隐患“歼灭战”行动,为3700名建筑工人筑起食品安全防线。

  今年以来,平谷区检察院在落实最高检“食药安全益路行”专项活动中,通过探索创建“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对12345投诉数据进行分析研判,科学评定食品安全风险等级。结合实地走访调查,该院发现5家建筑工地食堂存在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缺失、进货查验制度不规范、食堂卫生条件较差、未按规定食品留样、生熟食品未分开储存和加工等诸多食品安全隐患,违反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尽快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该院运用专题座谈、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区市场监督、住建等部门联合制定《平谷区建筑工地食品安全检查工作方案》,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建筑工地食堂36家次,发现12家建筑工地食堂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全部立案处理并责令整改。同时,针对夏季高温易导致食源性疾病高发的特点,发布《建筑工地食堂夏季食品安全风险提示》,并对全区建筑工地食堂从业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减少因认知误区造成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涉及市场监管、住建、交通等多部门协同履职。为堵塞监管漏洞,该院牵头联合市场监管、住建、交通等7部门制定《关于协同推进集中用餐单位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检察+行政”联动机制,强化信息共享与责任共担,打通部门协作梗阻。通过建立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分餐配送全流程责任闭环,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源头治理、长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强大合力,协同守护城市建设者“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