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政绩秀”掏空群众“钱袋子”

  近期,广西公开通报两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典型问题。其中包括,时任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委书记陈华未经科学论证,脱离县情实际上马“水秀”和“灯会”旅游项目。(8月22日新京报)

  @王鸣镝:从轰轰烈烈上马旅游项目,到运营短短半年就惨淡收场,致使2230万余元投资打了水漂儿,这些钱本可以用于改善民生、发展产业,如今却变成了一堆废弃的钢筋水泥,不仅使政府公信力遭受重创,更贻误了发展良机。究其背后原因,是扭曲的政绩观在作祟,少数干部把民生工程当成个人仕途的“垫脚石”,追求大动作、大成效,以“作秀”代替“做事”,以“造势”代替“造福”,以求在任期内快速出政绩。同时也是决策机制失灵埋下的根,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专家论证成了“走过场”,集体决策变成了“一言堂”。根治类似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问题,要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完善干部考核体系,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强化监督问责,真正打出一套“组合拳”,让相关责任人丢位子、掉帽子、挨板子,从而达到正本清源的成效。真正的政绩不是昙花一现的“灯光秀”,而是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只有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民心工程,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