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律维护职场尊严

  公司惩罚员工在公共场合“狗爬”?据媒体报道,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天津某公司体罚员工在地上爬行,多名前员工讲述亲身经历,称最离谱的一次有人爬了50多圈。更荒诞的是,涉事公司竟以“放下面子做事”为这套畸形管理模式“背书”,甚至以违约金威胁离职者。

  职场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员工更不是任人摆布的工具,类似的羞辱式惩戒,将霸凌美化为“管理手段”,早已突破法律红线和文明底线,折射出对劳动者基本权利的漠视,以及畸形权力观的肆意膨胀。

  从“人性化”的入职承诺,到“狗爬式”的残酷现实,涉事公司的“变脸”暴露了职场PUA的隐蔽性。当下,有些用人单位先以温情脉脉的面纱迷惑员工,再通过精神打压、经济威胁实施控制手段,不仅摧毁了员工的心理防线,更污染了整个职场生态。

  事实上,“狗爬式”惩罚不仅有违公序良俗,已然涉嫌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侮辱、体罚、殴打劳动者。培训机构以“违约金”威胁员工接受羞辱性惩罚,以“洗脑话术”迫使员工放弃反抗,背后是对劳动者人身权、自由权的严重侵犯,必须要让违法企业为其野蛮行径付出法律代价。

  “狗爬式”惩罚虽显极端,却并非孤例。现实中,以“自愿加班”之名行强制加班之实、借“团队建设”搞酒桌霸凌、用“狼性文化”掩盖精神打压、以“业绩比拼”实施人格侮辱等现象屡见不鲜。虽然形式不断翻新,但其权力滥用的本质未变。职场霸凌屡禁不止,一方面反映出部分企业主法治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人文关怀,将员工视为“赚钱机器”;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劳动者维权的现实困境,受就业压力、维权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不少劳动者选择隐忍退让。

  打破这一困局,既需要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明白真正的团队凝聚力和管理智慧,不是靠恐惧与羞辱维系,更不是展现权力的傲慢,而是源于相互信任与价值认同,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与归属感,也需要社会构建更加完善的维权机制,针对职场霸凌的多样形式制定明确界定和惩处标准,建立劳动保障监察、司法、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对企业用工行为开展常态化监督,真正给劳动者维权撑腰。

  从“狗爬”事件到职场霸凌,舆论风波不该止于对涉事企业的声讨,更要让这一事件成为推动职场生态变革的契机。惟其如此,才能彻底铲除职场霸凌滋生的土壤,让尊重成为职场的常态,让法治成为职场的底线,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有尊严、有保障的环境中,凭借自身的努力与付出实现价值,让职场真正成为孕育梦想、成就未来的地方,而不是充斥着羞辱与压迫的“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