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甜蜜陷阱”

  先以婚恋交友之名编织“甜蜜陷阱”博取受害人信任,再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实施投资理财诈骗。近期,最高检、公安部披露了一起联合挂牌督办的境外婚恋交友、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案,涉案金额达1.8亿元,其中被骗金额超百万元的个案达14起。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将寻觅伴侣的期待寄托于婚恋平台,却不知“甜蜜事业”可能暗藏“甜蜜陷阱”。近年来,一些婚恋交友平台被不法分子利用,频频成为各类诈骗与乱象的滋生地。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通报,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检察机关办理婚介行业犯罪1546人。一些不法分子以婚介之名实施诈骗,个别婚介机构违法从事涉外婚介业务,一些婚恋网站甚至成为犯罪引流媒介,亟待治理和规范。

  婚恋交友诈骗已形成一条组织严密、分工精细的黑灰产业链,从诈骗对象筛选、人员包装、话术培训、诈骗实施,再到洗钱转移财产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各司其职。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以婚恋平台为掩护,依据受害者的个人信息,精心打造出契合受害者期待的“完美人设”。在情感攻势与利益诱惑双重裹挟下,受害者极容易一步步陷入精心设计的“甜蜜陷阱”,最终遭受财产损失与情感创伤。

  值得深思的是,这类诈骗屡屡得逞,婚恋平台审核机制的漏洞难辞其咎。部分婚恋平台盲目追求用户规模与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信息的审核,致使信息审核环节流于形式,风险预警机制难以对异常行为及时察觉。这种“重收费、轻审核”的运营模式,本质上为犯罪分子实施诈骗埋下隐患。

  诈骗犯罪的危害远不止于财产损失,受害者不仅会遭受资金损失,往往还会因情感欺骗而陷入自我怀疑与否定,甚至影响家庭关系与社会信任,严重扰乱婚恋市场的正常秩序。面对这一社会顽疾,构建多方共治、多措并举的治理体系迫在眉睫。

  婚恋平台要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摒弃短视的盈利思维,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完善信息审核流程,建立动态风险监测系统,把不良信息拒之门外。监管部门需强化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斩断黑灰产业链的利益链条。同时,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多部门联动,及时拦截可疑交易,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

  而作为婚恋平台的用户,应当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与婚恋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被虚假宣传与高额承诺迷惑。面对平台上那些近乎完美的“理想对象”,务必保持理性与警惕,涉及钱财交易时更要慎之又慎,防止跌入“甜蜜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