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完成”与“完美”

  “完成”是指事情按预定目标做成。“完美”是指具有所有必需的或令人满意的要素、品质或特征,没有漏洞和缺陷。“完成”意味着锚定目标后真抓实干,实现既定目标。而“完美”则是对品质精雕细琢,是一种极致追求,代表着最终目标的理想状态。“完成”“完美”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然而,现实中部分人对“完成”与“完美”的内涵存在认知偏差。有人错把“完成”当“完美”,把“做了”当成“做好了”,将工作标准降为“交差了事”,重进度,不顾质量,甚至把阶段性成果包装成最终成效。如某地开展农村厕所改造,因忽视排水管道质量、化粪池连通等环节,改造后的厕所沦为摆设,不仅浪费了财政资金,更让惠民工程变成了群众的“烦心事”,政策落实在“最后一公里”严重打折扣。

  还有些人将形式上的“完美”视作工作任务的完成,这种认识偏差也影响工作落实的质量。某地为迎接检查,花费财政资金近250万元,对40多万平方米墙体喷漆刷白,打造“经典观摩路线”,试图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发展中的问题。还有些地方盲目举债兴建“形象工程”,引起群众的不满和财政的沉重负担。

  认知偏差的本质是形式主义作祟,形式主义以表面功夫代替务实落实,用华而不实的形式掩盖矛盾问题,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与责任心缺失。

  形式主义危害极大,党和政府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整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小切口撬动全面从严治党大变局,直面种种问题和弊端,坚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但应当看到,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稍有松懈就会反弹回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作风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而且要从制度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

  形式主义是党和人民的大敌,任何时候都不能任由其发展,必须持之以恒予以纠治。破除形式主义,必须处理好“形式完美”与“结果完美”的关系,厘清“形式”与“内容”的主次,坚持形式服务于内容,树立鲜明的问题导向与结果导向,聚焦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这些问题。

  工作落实是否完美,从来不会体现在材料的精美装帧里,也不在会议的冗长流程中,而在群众满意的笑容里,在问题解决的实效里。摒弃花里胡哨的表面文章,以钉钉子精神狠抓任务落实,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提升工作质效,瞄准更高目标,不断追求完美,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落地,定能书写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