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安全不该让渡于科技美学

  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公示期截至2025年6月7日。目前,新能源汽车广泛采用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存在逃生救援风险、操作复杂性和可靠性等问题,这次工信部征集意见,意味着隐藏式车门把手设计将迎来系统性的规范,从而更好保障用车的便利和安全。(5月9日光明网)

  @刘启敏:隐藏式门把手、电动门把手因美观、科技感强逐渐成为一些新能源车型的主流配置。然而,其复杂的结构和依赖电力的特性却暗藏风险。车门把手虽小,却关乎安全大事。可以肯定的是,国标的出台将倒逼汽车行业回归安全本位,让“科技赋能安全”而非“安全让渡于美学”,其意义不仅在于填补标准空白,更在于推动汽车行业从“功能创新”向“安全优先”的深层变革。随着标准逐步落地,人们期待看到的不仅仅是更可靠的车门设计,更是一场关于责任、创新与人文关怀的产业觉醒。同时也要意识到,尽管国标已经为门把手设计立好了规矩,但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解决技术与成本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增加机械设计可能改变现有车门结构设计,车企需投入研发资源优化集成方案;另一方面,隐蔽式门把手的标识标准化可能影响车辆外观,考验设计师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公众对应急门把手的认知教育同样关键,需通过标识普及、购车指导等方式提升用户应急能力。这些都需要伴随着国标的落地而进一步推动解决,因为真正的技术进步,永远应将以人为本、守护生命作为最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