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不应僭越公序良俗

  近日,贵州毕节一场未遂的“三人婚礼”引发轩然大波。一名男子计划与前妻、现任未婚妻共同举办婚礼,婚纱照与请帖在网络疯传后,酒店紧急取消预订,警方介入教育劝导,事件最终以“闹剧”收场。

  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明确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这是维护社会婚姻家庭关系稳定、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基石。尽管当事人拍摄三人婚纱照的行为本身并不直接违反法律规定,他们也未真正实施“一夫二妻”的婚姻登记行为,尚不构成重婚罪,但这种公开宣扬、炒作违背婚姻制度行为的做法,已然触碰了公序良俗底线。

  近年来,类似的闹剧并非个例。一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博取流量,不惜挑战公序良俗,将严肃的社会规则娱乐化。比如此前江苏江阴警方曾通报,杨某在网上发布“与两位爱妻举行结婚典礼”等虚假言论,造成社会负面影响,最终被处以治安处罚。上述行为既误导公众,也破坏了社会风气。

  此次事件中,酒店的反应展现出应有的担当。当酒店知晓此次婚礼的特殊性质后,基于我国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原则,果断取消了婚礼预订。这也表明维护公序良俗,从来不是某一个体或组织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针对挑战主流价值观的行为,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每一个公民都应明确立场,坚决抵制。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不乏一些人过于追求关注度,从而忽视了行为的边界和后果。此次“三人婚礼”事件,当事人或许只是抱着娱乐、玩笑的心态,但在网络的放大效应下,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控制,不仅传递出“多元婚姻合法”的错误信号,更对社会价值观造成隐性伤害。尤其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该类事件可能产生不良的示范作用,模糊他们对道德与法律的认知界限。

  遏制此类乱象,需要多维度发力。个人需加强自律,在追求个性表达时,充分考量行为的社会影响。监管部门应强化执法,对恶意炒作行为及时干预。从江苏杨某被处罚到毕节“三人婚礼”被叫停,传递出明确信号:法律红线不可越,道德底线不可踏。媒体应避免为追求点击率而将不良事件包装成“热点”,减少猎奇式报道。网络平台需完善算法机制,降低违背公序良俗内容的曝光权重,并通过技术手段阻断恶意扩散。

  归根到底,比流量更珍贵的是文明根基,比热度更长久的是价值传承。守住这道防线,方能让娱乐归位,让公序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