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要摒弃“一刀切”思维定式

  近日,某地城管部门以“城市规划”为由,要求辖区内商户不得使用“红蓝黑”颜色的招牌,引发关注。在执法过程中,缺乏正式文件支撑,未提供合理补偿方案,仅凭口头通知强制执行的方式,更是引发公众质疑。据最新消息,当地主要负责人被免职处理。

  商店的门头招牌,是吸引顾客的重要标识,也是城市面貌的组成部分,反映出城市的风土人情、商业活力和文化特色,确实需要合理规划,不能任其野蛮生长。

  但是,城市治理应该建立在科学、合理、尊重商业规律的基础上,莫名其妙地将“红蓝黑”三色排除在招牌用色之外,这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管理模式,只追求表面上的城市风貌统一,却忽视了商业生态的多样性与文化活力。

  行政权力的行使需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不能随意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国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原则。公开、公正的决策过程,能够为政府部门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为城市治理奠定坚实基础。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对城市户外广告、标语牌等进行管理,但其行为需要公开透明,若要强制统一店铺招牌标准,需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听证、公示,确保政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城市是一个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商业的繁荣需要多样化的表达。统一规范门头牌匾并非不可,但应在尊重市场规律、保障商户权益的基础上推行。政府部门出台任何涉及公共利益的规定前,在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公众对于公共政策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有明确的标准和合理的流程,建立有效沟通反馈机制,让民众声音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参考。

  门头牌匾的设置是城市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精细管理、善加引导,既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城市治理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经营主体财产权与经营权,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文化特色,引导商户进行招牌设计,既保证城市整体形象的协调统一,又能展现街区的个性与魅力。

  城市治理要摒弃“一刀切”思维定式。城市治理的现代化目标,应在规范管理与商业自由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充分尊重民意,遵循法治原则,崇尚法治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精准治理模式,摒弃“一刀切”思维定式,制定科学合理、人性化的规划,既守护好城市的烟火气与创造力,又不断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与竞争力,如此才能更好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与和谐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