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不应沦为“收银台”

  125份病历中,113份病历存在对未达到手术指征、不符合手术条件、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实施手术及违反诊疗流程实施手术等过度医疗违法行为……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一批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其中湖北省黄石市检察院办理的某医院过度医疗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民事公益诉讼案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这也是检察机关办理的全国首例过度医疗民事公益诉讼案。(4月10日《检察日报》)

  @黄爱琳:手术台上的无影灯本应照亮科学诊疗的严谨与患者康复的希望,如今却被某些机构的过度医疗行为异化为“创收密码”。部分医院科室将手术量与绩效直接挂钩,手术指征被利益杠杆所撬动,手术台也被异化为“收银台”。此类过度医疗行为在给患者带去额外经济负担的同时,还严重扰乱了医疗秩序,是部分医疗机构在利益驱动下的“集体跑偏”。要破解此类困局,加强监管力度势在必行,必须将有过度治疗的机构与个人拒之行业门外,以此来提高过度医疗的代价,避免屡罚屡犯现象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治理过度医疗乱象,不能停留在抽样检查,不能满足于个案解决,还应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推动医疗回归公益属性,让医生专注于救死扶伤,如此手术台才能重新成为守护生命的“圣地”而非盘剥患者的“收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