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六全”机制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智治创新 综治联动 德治教化


  今年以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建立“六全”(线下网格全覆盖、智慧网络全面铺陈、功能融合全面升级、事件受理全过程跟进、部门入驻全领域交汇、平安宣传全方位铺开)机制,有效提升全区社会治理水平,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被评为“全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连续三年成功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


  以数字融合为切入点,构建基层治理“双网络”

  一是线下网格全面覆盖。规范化建设19个乡镇(街道)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和475个村(社区)社会治理研判室,构建“区—乡—村—网格”四级穿透指挥体系。按照人、事、物“一张网、全覆盖”的思路,科学划分一级网格21个,二级网格484个,三级网格2073个。选优配强“一长一警两员”,定期举办网格员能力提升培训班,使广大网格员成为线索收集员、信息报送员、矛盾调处员、民生代办员、政策宣传员。二是智慧网络全面铺陈。依托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智慧化平台,推进智慧城市建模,实现对区域画面分米级精准呈现。全区安装摄像头3万多个,汇集智慧城管、智慧水利、智慧农业等各类数据,具备监测、研判、预警和紧急状态下的远程调度、指挥等功能,实现“一网统揽八方事”。推进“周到办”“淮政通”数字App应用,构建“乡镇中心平台+网格员移动端”紧密结合的可视化乡村治理新窗口。三是功能融合全面升级。将党建、乡村治理、便民服务等工作有机融合到智慧平台,采集居民信息110万条,在外人口信息40万条。


  以多元发力为着力点,形成基层治理“强合力”

  一是事件受理全过程跟进。制定55大类338小项信息平台上报事项清单,涵盖56家主要职能单位,建立“受理、转办、处理、反馈、评价、督办”闭环管理机制,对平台流转到区级的事件,由区平安建设促进中心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处理”的原则,推送相关单位牵头负责,并对事项处理情况跟踪问效。二是部门入驻全领域交汇。在区平安建设促进中心综合集成公安、城管、信访、住建、人社等19个“常驻+轮驻”单位合署办公,设立法律援助中心、科技法庭、人大代表工作站、政协“有事好商量”工作室、心理咨询室、情感宣泄室,40余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常态化值守,21名专业心理咨询师义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群众进一扇门、办多样事。三是平安宣传全方位铺开。开展“法润万家 情暖寒冬”等系列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摆放展板、悬挂条幅、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全面宣传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


  以创新探索为关键点,打造基层治理“新引擎”

  一是放大“网格+”综合效应。围绕“社情、民情、访情、警情、舆情”五大领域,推动“网格+热线”“网格+执行”“网格+信访”“网格+警务”“网格+网信”等工作场景深度融合,运用“四到八访两报告”入户走访工作法,打造“无黑恶势力、无涉毒、无邪教、无诈骗、无非法集资、无‘民转刑’命案、无重大事故、无群体信访”的“八无”网格,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镇、难事不出区域”,矛盾就地化解、问题就地解决。二是创新“云上+”矛盾调解。强化“智审、智服、智管”建设,组建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官、律师、信访干部等组成的矛盾调解专班,对网格员和部门上报、群众来访及智慧平台线上申请调解的矛盾纠纷,登记建档、研判风险、闭环管理。设立智慧法庭,探索推进“云立案”“云送达”“云调解”“云审判”远程视频调解服务,到群众家中、田间地头、讲理堂,通过“实地+视频”的方式就地化解。三是开展“德治+”宣传引导。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基层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荣辱观。开展“明礼德促和谐”公益大讲堂、“最美网格员”选树、“立家规、亮家风、传家训”、小小少年宣讲团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崇德向善、礼让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