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不是竞技场 竞速骑行不可取

  不经意间,骑行成了一项新兴的时尚运动,骑上自行车、带上装备,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骑行,既时尚又健康。然而最近,本该是绿色、健康的骑行在现实中产生了不少安全问题。个别盲目追求激情与速度的骑行者,横冲直撞闯入公众视野,无视交通信号,无视路权规则,追逐竞驶、随意变道,将城市通勤道路当作了比赛的“竞技场”,对行人、非机动车以及机动车构成安全隐患。

  前不久,北京市交管局发布消息,交管部门查处自行车骑行人在城市道路上“竞速骑行”,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确保道路交通环境更加安全有序。这既是保障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必要之举,也是引导道路骑行行为安全合规合法的有效之策。

  治理骑行竞速乱象,需要执法部门、骑行组织等多方合力,引导骑行行为安全合规合法。首先,执法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严查严管骑行竞速。提高自行车超速判定和取证技术,实现常态化执法,提高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成本。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并没有对自行车提出明确限速要求。眼下,骑行已然成为一项新兴运动,部分骑行者时速可达到30—40公里甚至更高,远超传统非机动车车速。鉴于自行车的道路限速并无明确标准,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关限速规定。从长期看,作为上位法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也要补齐立法空白,明确自行车最高限速。

  其次,交管部门应广泛开展宣传,利用媒体平台进行骑行安全普法,并同步讲解典型案例,讲清楚违规骑行的危害和处罚举措。同时,可与骑行组织合作,开展安全骑行相关活动,并组织骑行者签署承诺书等,引导骑行者不把速度当成骑行的唯一追求,树立正确骑行理念。

  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设专门的骑行车道或骑行公园,为骑行者提供专业场地。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完善停车位、补水点等配套设施,或利用节假日等时间开辟临时封闭道路,举办骑行比赛等相关主题活动,满足爱好者的竞技需求,加深公众对骑行运动的正确认知。

  事实上,城市道路安全与大众骑行健身,并不是矛盾的双方。对于骑行爱好者来说,没有文明守法的骑行,就不可能平安、自在地享受运动。但一些骑行者为所欲为、眼里没有他人,把公共道路当成小团体的赛场,这与倡导的安全、文明骑行文化背道而驰。只有通过多管齐下治理,才能让骑行这一新兴健身方式更加深入人心,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助力骑行文化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知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