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幽灵外卖”蚕食食品安全防线
近期,媒体曝光了一批租借执照开店,使用假地址、假照片却成为热销高分店铺的“幽灵外卖”。同时,还曝光了多家外卖店铺食品安全问题,甚至有评分4.7、月售3000单的猪脚饭外卖店和废品回收站开在一起。北京昌平区、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分别对曝光的“幽灵外卖”涉事门店、多家脏乱美食城进行立案调查。(8月26日每日经济新闻)
“幽灵外卖”是指没有堂食场地的外卖商家,或者已经倒闭,但依然活跃在各类外卖平台上的商家。随着外卖受众人群不断增加,网络餐饮市场发展迅猛,潜藏在大街小巷的“幽灵外卖”乱象丛生,外卖平台上光鲜亮丽,干净整洁;而实体店却只有一间狭窄小屋,操作台上杂乱不堪,甚至有的根本没有独立经营场所。一场“幽灵外卖”风波骤然掀起,给消费者餐桌安全亮起红灯,更将网络餐饮监管漏洞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
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幽灵外卖”就不断被曝光,去年7月,外卖平台上的“幽灵餐厅”再度引发热议,不少消费者耳熟能详的连锁品牌也上了黑榜。长期以来,这一乱象难以根除,成为外卖行业的顽疾。“幽灵外卖”本质上是卫生条件堪忧的“黑心餐馆”通过虚假注册,在外卖平台上堂而皇之地兜售食物,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对消费者健康权益构成威胁。而平台入驻门槛低、地址隐蔽等因素,成为“幽灵外卖”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外卖服务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21亿元。如果任由“幽灵外卖”威胁“舌尖上的安全”,将严重侵犯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扰乱正常的经营秩序,所以绝不能容许“幽灵外卖”蚕食食品安全防线。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不良商家和经营者进行有力打击,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违法犯罪,依法消灭“幽灵外卖”。要加强外卖平台餐饮监管,对加入外卖平台的餐饮企业(店铺)全面建立台账,将“幽灵外卖”纳入监管视野,充分利用技术、制度、线上、线下监督手段,对外卖平台进行全方位监管,保障生产安全及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平台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严格依法审查入驻商家的相关证照,严格核查店家线下环境是否与线上信息一致,确保登记入网的餐饮服务提供者信息真实有效,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向用户提示,并通过黑名单制度长久清除不良经营者,保障消费者吃得安心、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