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有害的“饭卡手机”

  近期,一种新型手机在一些地方初、高中学生中流行起来。这种手机从外观看起来和普通的学生饭卡没有差异,如果不仔细识别,即便学生将其带入教室,甚至看视频、打游戏,老师都难以看出破绽,因此成了学生们眼中能够躲避老师、家长监管的“饭卡手机”。(5月24日《中国青年报》)

  最近一段时间,电商平台上这样的手机销量暴增,买家以在校学生为主。在电商平台,随机点击某款商品链接,显示有“功能可以正常使用”“手机运行流畅”等评价。而在一些社交平台上,这类“饭卡手机”在标题上显著标有“上课不被老师发现”“学生党平价好物”“学生党福音”“摸鱼神器”等字样。

  2021年,教育部曾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学校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不少中小学随即作出硬性规定,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有的学校还在校门处派专人负责查收。与正常手机相比,“饭卡手机”隐蔽性极强,一般情况下很难被发现。一些想在学校玩手机的学生视其为“藏手机神器”。

  “饭卡手机”是害不是爱。借助“饭卡手机”,确实可能躲过学校的检查,在课堂“自由自在”地畅玩手机,这样看似愉悦了自己,实际上贻害无穷。青少年时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眼睛“长”在手机上,消耗了精力、影响了视力,到头来伤害的是自己。同时,“饭卡手机”占据课上学习时间,让学习成为捎带的任务甚至负担,长此以往,对于学生来说荒废的是学业,耽误的是自己的人生。一些商家“热心”地改造和推销此手机,完全是出于利益驱使。学生和家长对此要有清醒认识。

  帮助青少年学生自觉远离有害的“饭卡手机”,相关各方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教育部门要完善管理机制,见招拆招,让“饭卡手机”等躲避管理的“摸鱼神器”难以蒙混过关。执法部门应对开发和销售“饭卡手机”的厂家和商家“零容忍”,通过没收产品、取缔经营资格、追究法律责任等手段,倒逼其不再兜售此类产品。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疏堵结合”,在管控“饭卡手机”进校园的同时,更应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注重培养孩子多种兴趣爱好,让他们可以“玩时好好玩,学时好好学”,做好教育引导工作。青少年学生要把课余时间多用在运动锻炼和阅读上,珍惜光阴,强健体魄,开阔视野,坚决抵制手机诱惑,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