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动更好监管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
近日,北京市人社局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工作的通知》,聚焦农民工工资支付事中监管环节,创新“人社+金融”的联动监管机制,对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实施全流程监管,从源头预防制度不落实问题(8月22日《北京青年报》)。
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是指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开立的、专项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的专用存款账户。此前,人社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专用账户的开立及撤销、人工费用拨付、工资支付流程、监控平台建设等相关要求,规范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确保农民工工资专款专用。
多年来,农民工这一庞大群体在推进城市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他们用辛勤劳动为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便利。与此同时,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也时有发生。尤其是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行业生产组织不规范等原因,工程建设领域成为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多发行业。
拖欠农民工工资不仅事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社会对此也广泛关注。近年来,有关部门先后出台系列制度和措施予以应对,但拖欠工资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在于,不管是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办理拖欠工资等案件,还是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等制度措施,多在工资纠纷发生后,属于清欠性质,难以从根本上杜绝农民工被欠薪的现象。
实施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是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强化根治欠薪源头治理的重要举措,账户里的资金只能用于农民工工资支付,按月专户发放,禁止包工头“中转”。此举旨在明确项目各方责任主体权责,既可避免因开发企业让施工企业垫资造成拖欠,又可防止施工企业将工程款中应付的农民工工资挪作他用,从根本上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在这一基础上,北京市创新“人社+金融”的联动监管机制,对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进一步规范,突破了以往专用账户核心数据的获取障碍,能更好地实现监测预警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非现场监管,减少检查频次,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体现着社会治理水平,更关乎万千家庭冷暖。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各地不妨进一步探索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加强人社、金融等部门的数据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重点指标监测,主动识别并及早发现欠薪风险隐患。同时,不断强化责任、细化落实,让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的篱笆越扎越密、越扎越紧,压缩恶意欠薪的空间,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