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部公安题材长篇小说之比较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近一年来的两部公安题材长篇小说,即武和平的《铸剑》(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3月)和范稳的《太阳转身》(《长篇小说选刊》2022年第1期)中的中国警察故事讲述精彩,描绘出富有时代质感的英雄画卷,对于让更多人了解公安民警、走近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具有积极意义。
《铸剑》侧重历时性地讲述警察一路成长的故事,《太阳转身》偏重共时性地叙述警察“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故事。前者中的主人公鲁沂蒙在父辈的点拨下、在自己的勤奋努力下百炼成钢,从一个勤勤恳恳的户籍警成长为优秀警察,直至成为公安局长,主持破获了一系列疑难大案,主人公的人生也由此开启了新的征程。后者将目光聚焦于当下的时代和生活,透过一个迟暮的英雄警察、一宗跨越千里的绑架悬案、一个古老山寨的现代之旅,将哀婉动人且不乏昂扬斗志的脱贫攻坚史诗娓娓道来。
“笔墨当随时代”。《铸剑》和《太阳转身》时时处处凸显“公安特色”,彰显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书写他们的办案智慧与勇敢。《太阳转身》第6章中借普大卫之口来讲述卓世民的破案如神。例如,当普大卫向卓世民请教毫无线索的枪案怎么入手时,卓世民仅凭那把格洛克枪就能断定此枪来自境外,劝普大卫不要进行枪的数据比对。这么一来,就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还少走了许多弯路。卓世民在教普大卫“痕迹说”时说:
“痕迹”。卓世民喝了一口啤酒,淡淡地说,“这不仅仅是指你们在警院痕迹专业课中学到的那些东西。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们留下的各种各样的痕迹。生活的痕迹,话语的痕迹,工作的痕迹,爱情的痕迹,欲望的痕迹,甚至思维的痕迹,也会写在人的脸上……”
而《铸剑》中的“痕迹说”则进一步细化,第18章中步法追踪专家王清亮分析案情时说:
“从步法追踪角度,我倾向认定有两个人进入现场,并且一前一后,并非同时,尽管穿了同样型号的鞋,但步态有差异,后者的脚印叠加在前者的脚印上,不排除一案两凶,也不排除雇凶杀人的可能。可以判断孙多余是其中一个,这一点源于富贵金尊园后排住宅中相同的足迹……”
《铸剑》中还有一些章节中的案件就是通过“痕迹”、脚印来破获的。同时,两部小说在揭示案件问题时不忘反思不足。
《太阳转身》第2章中的“孙立峰牺牲后,卓世民曾写过一份自我检查,他总结了自己的失误:总认为抓几个人贩子,是杀鸡用牛刀。自己有轻敌麻痹思想。没有周密部署,做好现场的封控工作,导致犯罪嫌疑人逃脱。”
《铸剑》第15章中说:
从我开始,弟兄们要敢于剖析自己,查摆失算、失误的原因。我提议将今天定为“案耻日”,知耻而后勇,刻苦练兵,对得起这起案子所交的学费,以实战证明政保口有破疑难大案的能力……
《铸剑》第7章中鲁沂蒙获悉小喜被同行抓获后,心里并不好受。小喜是鲁沂蒙儿时的好朋友,即昔日一起玩官兵捉强盗的兄弟,而且小喜有恩于鲁沂蒙一家。小喜还与他出自同一师门。师父生前曾教导他们说:“同为师门,同生共死,江湖中的义气是可以高于王法的。”但是,坚守法治思维的鲁沂蒙不认可师父当年所嘱,也就没有带犯罪的兄弟小喜逃亡。情感与法理在大脑中打架,为此他感到深深的自责。
在情义与法律面前,他(鲁沂蒙)的心被撕成了两半,最大的痛苦在于,一时还拿不出两全的方法来拯救陷入法网的兄弟。
同时,两者写作也各具特色。《太阳转身》中数条线索齐头并进,卓世民、兰高荣追踪破案和曹前宽为村里修路系主线,卓婉玉研究人类学和侬建光、韦小香从山寨到城市打工,再回山寨则是副线;还有褚志、林芳的发家史支线等。虽然主副线相互交织,却没有平均使力,以至于脉络清晰,突出脱贫攻坚这一主题。
一个个英雄事迹告诉我们,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文艺作品不仅要描写英雄什么样,更应探讨英雄为什么能成为英雄,乃至普通人如何成为英雄的话题。《太阳转身》中的卓世民为何在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却重返战场,那是报恩之心使然。
《铸剑》中的鲁沂蒙如何一步步成长为钢铁刑警相较更为复杂。开篇伊始,他想从警只是为了摆脱农村;等到从警之后,肩头的责任感便油然而生;当他成长为一名地市级公安局局长之后,境界又不一样。冯友兰把人生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鲁沂蒙从自然境界走向道德境界,正是“普通人如何变成英雄”的过程,也就是说,两部公安文学作品对人物的心理开掘得比较深,心理变化也比较真。
如今的公安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太阳转身》中兰高荣对卓世民所言:“现在人家办案,动辄就上大数据、区块链什么的,老一套的那些侦查手段,你我的那几下子,都过时啦……”正是这些变化为写作提供了无限可能。面对这些变化,仅凭经验写作是不成的,必须扎根大地、扎根人民。对于这一点,两位作者都做到了。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两部公安题材长篇小说文笔遒劲,崇高壮美,展现出一代公安干警的使命担当,用文学化的叙事诠释出“警察荣誉”的深刻内涵,谱写出一曲人民卫士的浩然长歌,传达出公安题材文学作品礼赞英雄、弘扬正气的价值追求。
(作者单位:湖北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