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让“官方带娃”更好服务民生

  这些天,宁波市宁海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陆续开始提供暑期托管服务,即“官方带娃”。与其他地区不一样的是,宁海学校暑托名额异常“珍稀”,一“名”难求。报名火爆的原因,除了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导致学校放出的名额有限之外,更重要的是“官方带娃”的高质量。(7月20日《宁波日报》)

  @郭元鹏:“官方带娃”在不少城市开展,解决了不少现实问题。但也有遗憾的地方,那就是高质量的“官方带娃”与家长需求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供不应求现象普遍存在。据报道,不少地方在发放“官方带娃”名额的时候,不得不采取摇号、抓阄等方式,有的城市甚至按照考试成绩排名,从高到低发放名额。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官方带娃”名额秒光,服务还要继续扩容。对于教育部门而言,应当借助现有的场地和力量,拓展范围,尽可能满足“家长托管”诉求,让愿意参与的人都能有机会,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对“吃公函”歪风“零容忍”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布第三批执纪执法指导性案例。其中一例为姚某使用“空白公函”报销案。针对执纪执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认识分歧,指导性案例从准确认定使用“空白公函”报销个人费用的问题性质、精准把握“吃公函”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定性处理、严肃追究“吃公函”问题中其他责任人员的纪律责任和监察责任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既为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整治公务接待中“吃公函”问题提供明确指导,又释放出持续纠“四风”树新风,坚决纠治“舌尖上的腐败”的强烈信号。(7月19日澎湃新闻)

  @许贵元:“吃公函”是当前“四风”隐形变异的一种新形式,它将公务接待函当作吃喝“通行证”、为违规吃喝披上合规的外衣,与公函接待制度的设立初衷背道而驰。对此,绝不能视而不见、任其蔓延,必须保持“零容忍”。要从完善制度机制入手,堵塞一切漏洞,进一步筑牢公务接待制度的“防火墙”。建立健全公函审批制度、派出公函登记台账以及财务报销管理等制度。同时,充分利用科技“慧眼”和“大数据”手段,利用“互联网+监督”平台,对“吃公函”行为露头就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各种违规吃喝行为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