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好校外培训治理成果

  7月20日至8月30日,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以“强化培训监管 守护快乐假期”为主题的校外培训“监管护苗”2022年暑期专项行动。(7月21日新华网)

  据媒体报道,专项行动重点聚焦校外培训机构较多的省会城市和群众举报投诉集中的重点城市。主要解决当前校外培训治理中存在的三方面突出问题:严查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坚决打击一些机构和个人以“一对一”“高端家政”“众筹私教”“研学旅行”等名义违规开展培训,坚决打击已压减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假注销、真运营”的情形;严查非学科类培训恶意涨价行为,坚决打击违法违规收费行为,特别是借暑假之机恶意涨价行为;有效化解群众“退费难”问题,严格落实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要求,坚决避免由于无钱可退等原因造成“退费难”问题。

  教育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双减”政策发布以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今年4月至6月,教育部组织各地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工作,全国累计排查线上线下培训机构14万个,其中发现有问题机构3743个,占比2.7%。各地通过关停取缔、限期整改等措施对违法违规培训机构予以处置,问题机构整改率达94%。

  今年暑期是“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二个暑期。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普遍感到,被困扰多年的校外培训乱象得到治理,让孩子们拥有了快乐、健康、幸福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但我们也要看到,校外培训治理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非学科类培训缺乏规范等问题,有的老师以“家政服务”“家庭教育指导”“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培训,有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更换名字,把语文改名为“思辨与口才”、数学改名为“思维培训”等违规开展培训,有的机构虽然减少了线下培训点,但位置和营销手段更加隐蔽,且培训价格更高。

  暑假期间,校外培训治理又进入关键时期。各地相关部门要持续做好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严防学科类培训机构和个人在暑假期间违规开班,利用信息技术持续扩大线上监管覆盖面,做到对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和重点网站平台全天候巡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和培训材料的管理,严防学科类培训机构隐形变异违规开班。要加强宣传引导,畅通举报渠道,鼓励群众提供违法违规问题线索,广泛动员街道、居委会、社区等力量,共同打击校外培训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校外培训治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对各类违法违规培训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高端家教”“众筹私教”和以“素质拓展”“思维训练”等为名的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问题,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强化警示震慑作用,巩固好校外培训治理成果。

  持续强化校外培训监管,暑期不能成为“空窗期”,家长也不能成为“旁观者”,必须压实看护和教育责任。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成才观,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在暑期合理安排孩子参加非学科类培训,让孩子度过一个平安、愉快、有意义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