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商“亮照”成常态
今年5月底,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开展“百家电商平台点亮”行动的通知》要求,平台内经营者应当在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面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信息或其链接标识。如今,该通知发布一个月有余,记者实际体验调查多家电商平台发现,一些平台内商家不仅没在主页面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信息,就连链接标识也很难找到,要查看平台内商家的营业执照“有点难”。(7月12日《工人日报》)
自全面推进“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市场主体登记、备案等有关事项和各类证照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营业执照成为企业走天下的唯一“身份证”。电子商务法以及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在其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信息、与其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信息。公示营业执照信息,可以向公众证明企业的真实性、合规性,消费者则能更直接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并为对其销售的商品作出判断提供参考。同时,监管部门在做好数据维护、网上“亮照”等工作基础上,还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应用和在线监测等技术,加强对电商平台内经营者的日常监管和定向监测,及时发现处理平台经营者销售违法违规问题,加强市场风险预警、趋势分析和专项监测。
不管是实体店还是网店,主动公示营业执照信息是经营的基本规则。推动电商平台内经营者主动“亮照”,对于完善网上交易监管体系,持续净化网上交易空间,维护网上交易公平竞争秩序,营造安全放心的网上消费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消费者要查看平台内商家的营业执照确实“有点难”。有的商家把“证照查询”链接设置在偏僻之处,入口隐蔽,字体颜色不清晰,消费者很难发现。有的商家的证照信息查看起来非常复杂,要找商家名称、点链接,进入另一个页面后,还需输入验证码,证照信息才“千呼万唤始出来”。不少消费者由于查找不到或是程序复杂,最终选择放弃查看证照,这恰恰正中有些商家的下怀。这些商家不执行“亮照”规定,往往是因为有超范围经营或是无照经营等违规违法行为,所以不敢或不能公示证照信息。
无证经营自不必说,明显违反法律法规。但“有照不亮”也是会受到法律处罚的。电子商务法明确,电子商务经营者未在首页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信息、行政许可信息、属于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情形等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有照不亮”违法问题,多地已相继开出“电商不公示证照罚单”。
解决查看电商平台内经营者证照信息难的问题,平台要加强准入管理,对商户的资质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督促商家按规定公示营业执照信息,把好准入关,将无证照经营者拒之门外。“不亮照”并不意味着可以躲避对违法经营行为的处罚,商家要提高法治意识,坚持守法经营,消除侥幸心理,依法主动“亮照”。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深化专项行动,集中发现查处伪造、变造、冒用营业执照的违法行为,及时消除使用过期、未及时变更等无效证照的情形,大力整治“有照不亮”等行为,依法依规严惩,形成有效震慑,给消费者网购筑起一道“防火墙”。消费者在网购时,要提高维权意识,主动查看商家的证照信息,了解经营者的身份、经营范围、经营地等信息,在发生纠纷时可以迅速确定责任主体,有效维权。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定能有效推动电商“亮照”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