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给“虚胖”的水果包装“瘦身”
10公斤苹果纸箱重2公斤,8公斤枇杷4公斤都是湿纸……包装中加入填充物原本是为了保障水果的品质,但实际上这种方式有些“变味”,保鲜用的湿纸越来越重,五花八门的搭配越来越多。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的水果批发市场,“称重不去皮”潜规则大行其道,消费者意见很大,投诉时有发生。(7月10日《中国消费者报》)
@吴睿鸫:对于水果商贩而言,在包装箱里适度放些填充物,既能有效防止水果在运输途中受到不必要的损伤,也能起到一定的保鲜效果。可是,现如今这些水果包装尤其是整箱水果包装出现过度“虚胖”的现象,远远超出合理的包装范围。目前水果包装标准过于笼统,没有实施细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操作性。《新鲜水果、蔬菜包装和冷链运输通用操作规程》(GB/T33129)规定,“必要时在包装容器内使用衬垫、包裹、隔垫和细刨花材料”,但没有规定具体数量。《新鲜水果包装标识通则》中,相关规定只有“包装内不得有异物”,但并没有明确规定哪些属于异物。相关部门应重新修订《新鲜水果包装标识通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操作性强的行业标准,建立行业退出机制,让“虚胖”的水果包装自行“瘦身”,从而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对“儿童平板”涉“黄暴”内容零容忍
提到自家孩子用的“小天才”儿童平板电脑,张雯气得脸色铁青手发抖。管控系统显示:6月15日,张雯上五年级的孩子小林玩一款“蜘蛛侠城市猎人”游戏时长达3小时24分钟。另外还玩了“恐怖老奶奶”等多款游戏,游戏时间很多正是上网课的时间。且在小林下载的多款漫画App中,充斥各种含有色情、暴力、有悖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7月11日《华商报》)
@严奇:报道中,五年级的小林承认,他通过儿童平板电脑内置的应用商店,搜索并下载了一些“12+游戏”(12岁以上儿童可下载的游戏)。该儿童平板电脑自称“网课专属”“绿色下载”,却无法保护儿童远离“少儿不宜”,甚至存在加重孩子游戏沉迷、漫画沉迷的问题。同时,近几年儿童学习类App屡屡出现涉黄涉暴、诱导充值等内容,一度引起广大家长的普遍担忧。观察种种乱象,不难发现,网络有害信息对儿童群体的威胁一直存在。因此,有关部门针对儿童电子产品的管理,要坚持对涉黄涉暴内容零容忍,提供细致、全面、可靠的内容防护机制,为相关软硬件产业发展制定完善刚性准则,推动行业合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