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虚假打折陷阱

  近日,屈臣氏北京延庆一分店因涉嫌利用虚假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被市场监管部门警告并罚款5万元。行政处罚书显示,该店开展促销活动期间,将两款面膜标原价49元,促销价44元,而实际上这两款面膜促销活动前20天,多次成交价均为44.1元。(6月9日《法治日报》)

  据报道,商家上述行为违反了价格,有关部门法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规定,责令商家改正违法行为,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商家这种行为,其目的在于想让顾客感觉促销价格优惠力度大、便宜,吸引顾客注意,增加销量。涉事面膜是屈臣氏自有品牌面膜,对消费者来说可能缺乏价格对比的途径,除非是对品牌忠诚度很高的“老粉”,否则很容易被虚假打折所诱惑。

  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平台的快速发展,线下线上各类门店进行虚假促销的情况时有发生。明降暗升虚假打折,满减优惠设置套路,已经成为一些商家虚假促销、诱骗消费者的惯用伎俩。眼下,多个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商店都已启动“6·18”大促活动,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更要注意虚假打折等侵权问题。

  我国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规范有奖销售等促销行为暂行规定》等都明确规定,经营者开展促销活动,应当真实准确、清晰醒目标示活动信息,不得利用虚构原价、虚假打折、发布虚假信息等方式,欺骗、误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为商家行为划定红线。但也应注意的是,尽管相关法规有明确规定,有关部门每年还是会收到关于虚假打折的投诉。同样的问题为何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有的商家缺乏诚信,不遵守商业道德,发布虚假信息,虚构原价、虚假打折,从而欺骗消费者购买。二是对虚假打折的打击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强,形成有效震慑。三是消费者识别虚假打折的能力不强,容易被商家的虚假宣传误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市场主体只有坚守诚信经营原则,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欺骗消费者,从短期来看,可能给商家带来暂时的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只会砸商家的“饭碗”。虚假打折破坏市场秩序和诚信机制,也损害消费者权益,有关部门必须下大力气遏制,依法打击虚假打折等不正当经营行为,让商家为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付出代价,努力营造公平合理的消费环境。要加强监管,对于线下销售,要坚持常态化地深入经营场所进行实地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虚假打折等问题;对于线上销售,要把好平台准入关,落实审查核验义务,督促平台内经营者亮照、亮证、亮规则经营,提高促销打折行为的公开化和透明度,防止虚假打折现象。严格规范广告发布行为,提升广告审核水平,杜绝虚假宣传,坚决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通道,做到及时受理、高效处理。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鉴别虚假打折的能力,引导消费者擦亮双眼、保持理性,不要盲目相信商家所宣传的打折优惠信息。商家也要做到自律,恪守商业道德,不能通过发布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来获得利益,而是用遵纪守法、物美价廉来赢得市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