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乌龙”报告扰乱疫情防控
为进一步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安徽省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4月24日发布《合肥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指出,“核酸采样检测必须科学精准,采样试剂必须保证质量,避免测不快、测不准问题,既要防‘假阳性’,也要防‘假阴性’。”(4月24日《澎湃新闻》)
此前一天,合肥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合肥诺为尔医学检验实验室被当地通报,“超能力承揽检测业务,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有的还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对上述两家实验室给予警告,立即暂停两家实验室在合肥市范围内的合作业务。在这一背景下,当地举一反三,进一步加强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很必要、很及时。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医学检验实验室数量居各类独立医疗设置机构首位,共计1109个,其中社会办医占比达88.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各地纷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第三方实验室参与核酸检测,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检测保障。
不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个别检测机构“乌龙”报告时有发生。去年1月,河北邢台市隆尧县第二轮核酸检测任务委托济南华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承担,该公司收集点负责人翟某在样本尚未检测完成、未知已完成检测数量和结果的情况下,于2021年1月14日向县卫健局谎报送检样本全部为阴性,2021年1月16日又报告发现有阳性样本。
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可以尽早发现病例,尤其是无症状感染者,查明并锁定风险区域和重点人群,及时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阻断疫情扩散。如果把疫情防控比作一场与病毒的战斗,核酸检测报告就相当于侦查情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及时、准确地报告结果,可以帮助有关部门研判疫情形势,做出科学部署。迟到、失实的报告结果,会扰乱疫情防控大局,造成严重影响。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不只是合肥亡羊补牢,其他地方也应从中汲取教训,加强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时效性、准确性,坚决避免“乌龙”报告扰乱疫情防控。要加强事前把关,在政府购买服务时认真审核检测机构的资质和能力,真正让技术能力强、质量有保证的检测机构参与进来。要加强事中监督,对第三方检测机构、采样点进行暗查暗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反馈,要求立行立改,跟踪整改成效。要加强事后问责,对于违规的检测机构和个人,视情形予以罚款、撤销资质认定证书或吊销许可证,并列入失信名单,触犯刑法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真正堵上核酸检测机构作假的漏洞,铲除其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