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App用户协议“划划重点”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5款下载量过亿次的手机App,平均每款需要用户“阅读并同意”的协议内容约有2.7万字。不少网友自嘲,这些年撒过最多的谎就是“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近日,媒体对156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0.9%受访者很少或从没阅读过App用户协议/隐私协议。64.1%的受访者指出当下的App用户协议冗长复杂,62.3%的受访者建议将与用户关系密切的重要部分在协议前面突出显示。(3月31日《中国青年报》)

  阅读并同意App的用户协议是注册使用App的必经程序,然而,对于很多人而言,逐字逐句认真阅读动辄几万字的App用户协议几乎成了无法完成的任务,不少人只能假装阅读,敷衍了事,所谓的“同意”也就成为走过场。只是,用户没工夫认真看用户协议,App运营商却在设计双方的权利义务时认认真真下了很大的功夫,用户不阅读或不完整阅读、不仔细阅读用户协议,很容易错过或忽视一些重要的权利义务信息,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做出选择,为日后的消费纠纷、权益损失埋下隐患。

  实际上,一些App运营商会刻意利用很多用户阅读用户协议时缺乏耐心的心理和习惯,把用户协议设计得复杂之极,甚至会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给用户制造阅读障碍。如此,App运营商在用户协议中过度索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权等权利让渡、减轻己方责任、加重用户责任、针对用户设置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等操作就难以被用户发现,成为用户“阅读同意”的内容。一旦日后发生纠纷,App运营商就会拿出用户协议来规避风险。

  显然,App用户协议已经成为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风险点、隐患点,有必要把用户协议列为治理规范App的靶点之一。App用户协议都是格式条款,而法律已经为格式条款制定了规矩,划出了底线和禁区。民法典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者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对方可以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据此,App运营商应该在用户协议中公平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并针对与消费者有重要利害关系的权利义务内容向消费者进行重点提示、说明。

  将与用户关系密切的重要部分在用户协议前面突出显示的建议代表了很多人的呼声,也有法律依据,直接对应着App运营商的法律义务。App运营商应针对用户协议中与消费者有重要利害关系的权利义务内容提炼出内容摘要,设计一个简明扼要的“重点提示版”,在用户协议的醒目位置以较大字体向消费者进行提示。这样,消费者就会对用户协议的核心内容一目了然,心中有数。运营商应保障用户协议的“重点提示版”与完全版的内容相一致,保障用户协议符合法律要求,没有侵权陷阱。

  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以及消协等维权责任主体也应加强对App用户协议的监督,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以格式合同范本引领App用户协议的标准化、规范化,以约谈、行政指导、立案查处、曝光问题、责令整改、发布消费警示等手段督促倒逼运营商守住法律底线,严格履行拟定、签订用户协议过程中的公平确定双方权利义务、重点提示说明等义务,给消费者营造更加诚信、简约、安全的App注册使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