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区法院、区工商联:设立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室

  本报讯(记者王蓉 通讯员李熹明) 近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与区工商联在运河商务区“两区办”举行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室揭牌仪式,签署《关于建立通州区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社会化服务体系战略合作协议》。

  据介绍,通州区法院与区工商联设立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室,是在双方充分沟通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发挥商会调解优势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一次创新尝试。双方将共同建立起多元纠纷化解与产权保护合作机制,通过设立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室,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司法服务保障,助力推进商会调解机制与诉讼程序有机衔接,有效化解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

  此次揭牌的调解室,根据功能布局分为“接待区”“调解区”“办公区”三个区域。“接待区”布置了休闲桌椅、书架、饮水机等常用设施,购置专业书刊,在为前来咨询和调解的企业家提供休息的同时,通过专业书刊进行产权保护政策法治宣传。“调解区”分为线下和线上两个区域,线上调解主要为了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和满足企业家远程司法需求,通过加大在线调解力度,降低维权成本。在“办公区”当场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现场出具相关文书,形成“一站式多元解纷+诉讼服务”快速化解链条,将调解室打造成纠纷高效化解中心。

  调解室采用“本院调解+特邀调解”双路径,邀请符合条件的商会等行业组织的调解员作为特邀调解员,每周定期到岗解纷。同时,积极借助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中与民营经济有关的调解组织,引入特邀调解员,共同推进民营企业产权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同时,调解室还秉承从“纠纷诊疗”转变为“健康管理”的服务理念,针对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发送司法建议书和法律风险提示书;联合调研提供专业化前瞻预判进行诉源治理;组织法官开展专题座谈、巡回讲堂,为企业家提供司法咨询与法治宣传,力争实现“民企有所呼,司法有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