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旅游共生体系统构建及协调演化研究》
不断推进京津冀旅游深度协同发展和协调共生演化
——读《旅游共生体系统构建及协调演化研究》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的过程中,旅游协同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圆满闭幕和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高质量建设,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转入深度协同发展阶段,需要深入探索其规律。由于旅游业具有关联面广的特点,京津冀旅游深度协同发展既表现为区域深度协同、产业关联融合、要素一体化等内容,也表现为旅游发展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不断融合演化。孙振杰所著的《旅游共生体系统构建及协调演化研究》一书(河北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以理论构建为基础,以京津冀为例,围绕区域旅游共生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具有明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书是作者在该领域长期探索研究的总结,也是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
当前,旅游发展在经济建设、文化繁荣、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作用不断凸显,旅游进入百姓日常生活,成为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之所以能够产生多元功能,在于旅游业具有广泛关联、综合性强的特点,使其无论在产业发展,还是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都能显示出强大的活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旅游业内部各要素之间、旅游业外部的各领域之间不断融合共生,逐步打破了传统旅游业的界限,旅游发展的期望目标不仅包括经济目标,还包括文化、社会、生态甚至外交目标,旅游业的管理和目的地建设不再是旅游业单独的事情,需要创新认识区域旅游协同发展问题。该书引入共生理论的视角提出,旅游内部要素运行是各类旅游要素的共生行为,旅游业与各相关产业的关联和融合是产业之间共生的表现,旅游共生在空间上表现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通过旅游推动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元功能发挥作用,便是旅游发展与外部相关各方面共生的过程和结果。作者通过深入分析各种旅游共生现象的现实表现和基础动因,厘清了旅游发展与其他不同要素的共生关系类型,构建了旅游共生体系统理论模型,进一步形成了旅游共生体系统协调演化的分析框架,思路新颖,逻辑严谨。作者指出,旅游共生体系统演化实质是旅游共生关系的协调演化,表现为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两个维度,用共生度和共生系数指标可以判断旅游共生关系的演化状态,阐释其演化机制。
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该书以京津冀旅游共生体系统为例进行了充分的实证评价,研究结论和政策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作者把京津冀三地国内旅游市场、旅行社行业和星级酒店行业视为不同共生单元,从京津冀旅游行业共生体、旅游市场共生体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旅游行业共生体形成了一体化的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旅游市场共生体正在向高水平的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演化,京津冀旅游内部共生体系统演化过程顺利。其次,把京津冀旅游发展对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运用旅游共生度和共生系数对旅游发展与其他方面的共生关系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京津冀旅游外部共生体系统整体处于明显的进化过程,表现为京津冀旅游-经济共生体和旅游-社会共生体进化良好,旅游-生态共生体进化一般;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京津冀旅游共生体系统各共生单元之间的关联协调度,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最后,提出京津冀旅游共生体系统协调进化的对策措施,包括形成旅游共生观念、完善旅游共生界面、优化旅游共生环境、推进全域旅游共生、实施“旅游+”和“+旅游”战略等。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本书遵循“协同共赢、协调共生”理念,把京津冀旅游发展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对接,将有利于推进京津冀旅游深度协同的高质量发展,强化旅游发展与各方面的协调共生,促进旅游业在京津冀深度协同中发挥更突出的作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