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法治护航闽北的“诗与远方”
“人文厚、生态美”,这是地处福建北部的南平市得天独厚的优势。1962年,郭沫若到福建南平,写下《咏南平》诗一首,其中“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清”正是形容这里景中即城、城中即景,“山水城”合一的景色,也是南平这座城市最大的旅游特色。
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围绕该市“文旅强市工程”这一目标,出台了全方位服务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方案,将旅游与文化遗存纳入生态司法保护框架内,与全市各级法院形成工作合力,为南平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为文旅产业发展筑牢风险防护屏障
南平市延平区是闻名全国的“绿色金库”。为降低企业对绿水青山的“打扰”,南平中院民一庭法官和延平区人民法院法官日前一同走访位于全国文明村炉下镇斜溪村的一家旅游发展公司。两级法院法官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远景规划、用工情况,联合为企业开展法律风险“体检”。针对企业场馆设施提示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法官结合常见旅游侵权责任纠纷,举一反三,向企业提出建议,助力企业防范法律风险。
位于南平市下辖邵武市西南部的和平古镇,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曾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福建最美的乡村”等称号,是邵武旅游的“打卡”景点。邵武市人民法院和平人民法庭主动靠前服务,妥善化解纠纷,为古镇文旅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日前,和平法庭法官一行走访了和平古镇一家旅游文化发展公司,通过与企业代表点对点沟通,了解企业司法需求,普及法律知识,针对文旅业常见纠纷和法律问题给予一一解答,降低企业法律风险。
在南平,拥有“百里松荫碧长溪”美称的松溪是闽北首个国家级生态县,湛卢宝剑、九龙窑瓷器、松溪版画被誉为“松溪三宝”,也是当地的文旅特色。松溪县人民法院法官常态化走进湛卢宝剑、版画产业孵化园等企业,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了解文化企业发展动态,听取企业意见建议,耐心解答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其中,重点结合涉及“松溪三宝”常见的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等问题,为企业梳理了法律风险点,给予法律指导,引导企业将防控关口前移,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为松溪文旅产业发展筑牢风险防护屏障。
南平市光泽县鸿建农庄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别具特色的明清风情民俗街、农家茶酒坊、瓜果蔬菜长廊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吸引了四方游客。日前,光泽县人民法院法官走进鸿建农庄,实地了解景区建设、经营情况,认真听取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并从司法角度就丰富景区内涵、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善服务水平、提升景区形象、防范法律风险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为企业以“生态食品+旅游”模式高质量发展注入司法能量。
举司法之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武夷山市是南平市下辖县级市,以“武夷占尽人间美”的自然风光,荣获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多张靓丽名片,旅游产业是武夷山支柱产业之一。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武夷山市人民法院法官到武夷山旅游工艺品厂、旅行社等多家企业,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涉旅纠纷出现的新情况,向企业解答风险转移、违约责任和规范用工等法律问题,并联合文旅局到曾产生旅游合同纠纷的旅行社回访,就涉案情况向其普及强制执行、财产保全等知识,发放普法资料,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
南平市建阳区历史文化悠久,是宋代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朱熹的故里,“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和“程门立雪”主人公游酢的家乡,还是“中国建窑建盏之都”。“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魅力广受欢迎,也是游客到建阳必购的纪念品。
建阳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联系点的功能作用,走访多家建盏企业,通过实地观摩、现场互动、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了解建盏行业发展状况和企业司法需求。针对品牌运营、电商直播、劳动用工等争议纠纷面临的法律问题进行释法答疑,并与行政部门开展座谈,就进一步激活“诉讼服务站”联调机制效能,畅通司法确认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助力建盏产业绽放活力。
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的南平市浦城县,被誉为“中国包酒文化之乡”,“浦城包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酒也成了游客必备的“伴手礼”。为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浦城县人民法院在当地中国包酒文化博览园设立“法律特派员”工作室,选派法官定点联系,提供法律服务,为包酒文化发展提供司法保障。浦城法院“法律特派员”走进博览园内的包酒企业,解答企业在生产销售、知识产权、劳动用工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赠送法律风险防控手册,并向企业宣传“法律特派员”制度在护航浦城深化文旅品牌创建中的功能与作用,获得了当地企业点赞。
建立“生态司法+人文”保护新机制
顺昌被誉为“齐天大圣祖地”,铸就了顺昌的“大圣”文化,成为当地文旅特色之一。顺昌县人民法院通过“生态司法+人文”保护机制,助力推动当地以“大圣”文化为代表的文旅发展。顺昌县法院法官先后到剪纸艺术公司和旅行社,针对“大圣”文化及其衍生品的发展现状,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旅游合同、经营管理风险等提出建议,引导企业正确把握非遗保护与旅游利用的法律关系,为实现“大圣祖地 零碳顺昌”目标贡献司法力量。
东岳庙位于南平市下辖的建瓯市,又称东岳行宫,迄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是目前福建省为数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瓯市人民法院积极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联动,依托“生态司法+人文”保护机制,主动靠前服务,助力建瓯打造“千年建州、理学名城”品牌。日前,建瓯市法院法官联合文体旅局到东岳庙,同文旅企业共同就文物修缮、设施建设、文物保护现状和存在困难等问题进行调研,结合近年来文物保护案件审判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建议,共同护航建瓯文旅品牌。
南平市政和县依托自身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物种资源,大力发展竹产业,获得“中国竹具工艺城”的称号。政和县竹灯饰制作技艺是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游客感受古韵乡愁的代表。政和县人民法院加强对传统手工技艺、古民居、古村落、古廊桥等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依托“生态司法+人文”保护机制,守护政和的历史文脉。日前,政和县法院法官走进当地竹艺灯饰企业,与灯饰制作技艺传承人就现代公司经营、手工技艺保护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帮助企业和手工艺者增强知识产权和品牌观念,降低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