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守护好民生资金

  为应对疫情、灾情及寒潮天气带来的影响,保障困难群体安全温暖过冬,各地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重点加强对特殊群体摸底排查、关爱困难群体具体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党员干部在处置民生资金、物资兑现等环节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1月3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鱼予:守护好民生资金,切实保障好群众利益,要划定不能触碰的“红线”,真正让监管长出“牙齿”,明确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智能监控、信用管理、综合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制度。强化政府监督职责,加强事前监管、事中审计、事后回访的完整监管体系,从内部筑牢民生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建构起行政部门监管、社会监督、诚信建设等一体的监管体系,形成全领域、全流程的“守护网”,全面织牢扎紧救助资金监管的“笼子”,完善救助体系。只有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才能有效遏制多种多样、不断翻新的“跑冒滴漏”行为,使得民生资金运转更健康,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对无底线营销食品的治理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严禁校园及周边的食品经营者采购、贮存和销售包装或标签标识具有色情、暴力、不良诱导形式或内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食品。(1月28日《民主与法制时报》)

  @丁家发:近期,一些包装或内容含有色情暗示、宣传违背社会风尚的食品,面向未成年人销售,有些甚至成为“网红零食”,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我国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不得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无底线营销食品违反了法律规定,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必须依法严厉整治。有关部门要督促校园及周边的食品经营者进行全面自查,严禁采购、贮存和销售包装或标签标识具有色情、暴力、不良诱导形式或内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食品。电子商务平台要落实入网经营者资质核验登记义务,及时清理相关宣传用语和违法广告。学校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教育宣传,提高未成年人自觉识别、抵制无底线营销食品行为的能力,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乐见更多传统文化“出圈”

  2021年,讲述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创作历程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饱含哲思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征服了观众的心,成为“一票难求”的年度爆款。今年除夕夜,《只此青绿》登上春晚舞台,用舞蹈之美引领观众步入充满现代意蕴的中华美学殿堂。(2月1日央视网)

  @张歆悦:《只此青绿》在尊重文化的基础之上,用科技为其赋能,传统与创新相互碰撞,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大气动人,不但做到了古今相映、情景相生,而且激发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感。正是通过这种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优秀的文化节目才能被不断创作出来,获得大众的青睐。传统文化节目要想“出圈”,在创作时就应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从《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化节目相继播出吸引年轻人关注,到河南卫视端午献舞《祈》广受好评,通过这些节目的成功,不难看出,优秀的文化作品在借助科技手段的同时,彰显的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多优秀文化节目的出圈,证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回归传统,也让文化自信刻入每个人的心底,成为最独特的那一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