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疫关平安过好年

  2022年春运已正式开启。按照交通部门的综合预测,预计今年春运全国发送旅客11.8亿人次,日均2950万人次。这一数字虽然比疫情前明显减少,但相比去年同比增长35.6%——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又一次严峻大考。

  一张车票,一端连着前路,一端连着归途。从综合研判看,2022年春运客流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节前客流相对集中,以离校学生流、务工流及探亲流为主;节后返程较为分散,节后客流第一高峰以务工、旅游、探亲流为主,第二高峰以务工、学生、探亲流为主,区域间客流差异较大。受局部地方疫情影响,如何做到既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又满足群众回家的需要,是人们翘首观望的心头大事,也是对铁路部门的一次“开卷”大考。

  疫情防控一头连着安全大局,一头连着万家喜乐,既是政治任务,更是民心工作。春运,承载着人们的美好期待,能否平平安安与家人相聚过节,牵动着千百万人的心。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二个春运,当前我国面临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输入疫情的双重挑战。春运期间人员流动和聚集大幅增加,将加大疫情传播的风险,在确保运力充足的同时,如何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依法依规分类精准落实各项防疫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在春运期间的传播风险,讲究方式方法,考验工作智慧,也折射治理理念。

  筑牢防疫关,要绷紧防疫安全这根弦。各地各部门应在科学防控、精准防控的原则下,织密疫情常态化防控网,有序衔接好春运的多样化交通接驳,形成一道道严密的“防线”,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风险。加强交通运输场站和运输工具疫情防控,对各种突发情况提前筹划好应急预案,从严从紧落实乘车全流程疫情防控要求,全力满足旅客出行和疫情防控的双重需要,对一些劳动力流入流出集中、高校学生放假等重点群体区域,可探索组织点对点包车、专列等形式的客运,引导有序错峰出行,让在外漂泊的“打工人”和莘莘学子能够顺利返乡阖家团圆。

  平平安安与家人相聚过节,每位公民都要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广大乘客要合理安排行程,自觉不到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地市,出行前要认真查看全国中高风险地区以及各地最新防疫政策,做好有关防控准备,严格遵守出发地、中转地、目的地防疫要求,注意个人防护,并根据春运人流密度调整自身行程,避免春节前后高峰期大规模扎堆,积极配合铁路、交通、公安等部门,错峰返乡返岗返校。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从他乡到故乡,春节团圆,承载着中国人绵延上千年的文化情结。面对人口大流动的春运和人员聚集频繁的春节假期,各地各部门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坚持依法防控,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组织基层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要充分借鉴以往疫情防控期间保障服务民生的好做法好经验,密切配合、有机衔接,慎终如始、永不懈怠,用心用情做好社会运转、百姓生活的保障工作,让人们过一个平安、暖心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