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点

合力让农民工安“薪”过年

  我国有近3亿农民工,春节日益临近,让农民工安“薪”无忧过年是件大事。据中新经纬统计,31省份全部出手整治欠薪,要求在2022年春节前全部清零。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的通知》称,决定从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春节前,以工程建设领域和其他欠薪易发多发行业企业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对欠薪问题实施集中专项治理。对查实的欠薪问题要在2022年春节前全部办结。(1月8日中新经纬)

  @黄跃成:近年来,国家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高度关注,制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用法治手段治理欠薪顽疾。但仅有政策规定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勠力作为。地方政府要提高站位,提升有关工作的执行能力,坚持常抓不懈。工厂企业要提高认识,从资金使用安排、生产流程上梳理好企业效益和欠薪之间的关联关系,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同时,安排好专门资金解决农民工的工资。农民工要多学习国家相关保护政策,提高自身法律素质,用法律来保护自身利益不受侵害。


物业收入不能成“糊涂账”

  电梯广告费、停车费、公共设施收入……一个住宅小区的公共收益,每年动辄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这些收益都去哪儿了?据调查,不少住宅小区公共收益账目公布不规范或鲜见公布,大都沦为一笔“糊涂账”。(1月13日《太原晚报》)

  @宋鹏伟:小区公共收益是利用公共设施产生的,如停车和场地租赁,所以理应归业主;从法律上说,民法典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属于业主共有。然而,小区公共收益归业主,在绝大多数小区仍然是个奢望。之所以这个问题悬而未决,主要是作为监督物业公司的最重要手段——小区业委会在城市小区普遍处于缺失状态。去年,国家10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落实街道属地管理责任,积极推动业主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办理业主委员会备案,并依法依规监督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履行职责。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业委会的支持力度和对物业的监管力度,捍卫业主的正当权益,推进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


为耳机产业“降噪”

  近日,国家工信部语音及图像识别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布了国产降噪耳机性能测试的结果。结果显示,仅两款降噪耳机获得工信部A级认证。目前市场中近五成降噪耳机降噪量不足,不仅无法保护听力,反而存在听力损伤风险。普通耳机通过调大音量来阻隔环境音干扰,极可能造成听力受损。(1月13日人民资讯)

  @吴睿鸫:降噪耳机作为新兴电子产品,由于具有科技含量高的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得到迅猛发展。据报道,部分产品根本没有芯片降噪的技术,但还宣称是降噪耳机,明显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已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此,市场监管部门要行动起来,对降噪耳机企业进行严格管理,对违法违规企业进行严厉查处。国家层面要尽快推动降噪耳机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订,规范降噪耳机产品研发设计,通过架构起标准标称、检测等制度规范,尽早“屏蔽”掉那些标称降噪,却徒有其表的“伪降噪”产品,从而让降噪耳机产业步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