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公安政务服务“一门通办”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海南省公安厅部署海南省公安机关政务服务“一门通办”试点工作以来,海南全省公安机关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开展“一门通办”试点工作作为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举措,强化组织实施,狠抓推进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海南省公安厅紧贴当前服务和保障自贸港建设需求,在全省建立起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五级公安政务服务工作体系,分级分类推行公安政务服务“一门通办”;统筹推动“一网通办”,深化“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海南警民通”微信小程序,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原则,上线便民服务事项390项,最大限度实现审批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制定全省公安机关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分别确定省级、市县级公安政务服务事项143项、359项,实现全省无差别受理办理。21项公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23项省级行政许可、26项户籍和居住证事项实现“全省通办”。同时,省公安厅联合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将“智慧警务便民服务站”升级为“海南政务便民服务站”,一站式自助办理公安、社保、公积金等242项政务服务事项。开发身份证、居住证、户口簿、行驶证和驾驶证等5类高频证照的电子信息,方便群众在多场景中使用证照电子信息。

  据悉,海南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党委高度重视“一门通办”试点工作,在省公安厅召开动员部署会后,迅速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任务细则,紧贴实际制定本级《公安政务服务“一门通办”试点工作方案》,分工负责抓好贯彻落实。其中,海口市公安局将地市级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及部分县区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集中进驻海口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设置7个公安窗口,分警种办理业务。同时,在龙华、美兰、琼山、秀英原分局办证中心的基础上,增设交管窗口,由市交警支队派员进驻办理业务。

  三亚市公安局将地市级户政、治安业务进驻三亚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同时新建市政府政务服务公安分中心,集中进驻地市级和县区级交管、出入境办证业务。洋浦公安局先行先试,将361项公安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洋浦政务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安政务服务“一门通办”。除此,三沙、儋州、东方、白沙、乐东、琼中6个市县公安局撤销原有的户政和出入境办证大厅,将全部公安政务服务事项集中进驻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分警种设置公安窗口,满足群众办证需求。琼海、文昌、定安、万宁、陵水、保亭、五指山、昌江、临高、澄迈、屯昌11个市县公安局采取旧楼改造、重新装修、办公场所整合等方式,设立政务服务公安分中心,整体形象焕然一新。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全力助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采取轮岗轮训、集中培训、跟班学习等方式方法,组织各警种窗口民警、辅警进行业务交流学习,着重培养“一专多能”的服务型人才,同时进一步规范和提升窗口整体形象。期间,文昌市公安局组织交警、出入境、户政三部门人员参与轮岗培训,并分批安排户籍派出所民警、辅警到公安分中心跟班学习。临高县公安局利用下班后的1小时开展业务培训小课堂,由业务骨干轮流为窗口民警、辅警进行业务模块政策和系统操作流程讲解,确保人人熟悉户政、出入境、交管主要业务,打造服务水平过硬的“全科”人才队伍。屯昌公安局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部署,开办夜校进行窗口业务培训,邀请海口经济学院教授为民警开设礼仪课程,提升窗口工作人员形象。陵水公安局积极组织窗口民警、辅警参加省厅交警总队、出入境管理局的基础业务授权考试,并获得相应授权,不断壮大审批人才队伍。昌江公安局为窗口人员统一设计工作牌和窗口业务标识,配备服务评价器等设备,进一步规范公安窗口形象,规范导办员工作内容和流程,实行民警一人一天导办值班制度,现场为群众提供取号排号、解答咨询、处理诉求等“一站式”服务。

  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在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公安分中心、派出所、交警服务站、车管所等窗口单位办事柜台等处,张贴“海南警民通”微信二维码图标,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警务便民服务站”“海南警民通”进行“自助办”“网上办”,着力提升“海南警民通”政务服务平台和“警务便民服务自助终端”的知晓率、使用率。

  海口公安局自主研发“全警通”自助服务终端,汇集办理公安户政、交管、出入境、治安业务等功能,实现140项业务办理,支持99项业务自助预约、114项业务指南查阅,同时建成6个“无人警局”,方便群众“24小时全天候办理”。澄迈公安局秉承“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依托“海南警民通”微信小程序和“智慧澄迈”App,充分发挥网上平台功能和支撑作用,引导企业和群众网上申办窗口业务,大力推行“不见面”政务服务。临高公安局专门制作“海南警民通”宣传手册,摆放在办证窗口、派出所显著位置,加强对“海南警民通”小程序的推广应用。